蒙恬正疑惑成吉思汗是誰,竟被稱為“一代天驕”,便聽嬴政道:“成吉思汗是後世一位胡人帝王,其所攻下的疆域直達柱洲(歐洲)、陽洲(印度),數倍於大秦。”
一聽這話,蒙恬頓時明白那成吉思汗雖是胡人,但也是一位不得了的帝王,不過連成吉思汗這種胡人帝王都有沛公血脈,那沛公後人是有多少?
沛公人雖死,但其後人多,不僅讓血脈傳承了下來,倘若氣運好點,說不定還有機會重複大漢榮光。
這種多子多福多機會的路子,大秦似乎也可學習借鑒一二,日後的天下,便不是劉季後人最多,而是他嬴政。
李念道:“後世人會打出沛公子孫的名號,主要還是因大漢強盛深入人心,威名遠揚,讓許多人思慕!”
確實,如果不是大漢的國祚悠久,強盛深入人心,後世人又怎麼如此深記這個朝代?
大秦就算學習借鑒大漢的策略,若不能做到這些,也依舊無法和大漢一樣。
說來也有趣,曆史上大漢的許多策略是以大秦為鑒而定,大秦摸著石頭過河,大漢摸著大秦過河,現在這個大秦卻反過來要采用大漢的一些策略。
“武帝不僅解決諸王之患,同時還打擊抑製豪強,強令許多地方豪強遷移,以削弱他們的實力,將鹽鐵收歸專營,收回鑄幣權。”
“在人才教育上,建立察舉製,令郡國舉孝廉及秀才、賢良方正,在長安設立太學,又令郡國皆立學官,為朝廷選拔培養人才。”
“以上皆為對內的治理,但武帝諡號‘孝武皇帝’,自然免不了‘武’之一事,後世人對武帝的崇敬也多源於此,因其顯赫的武功!”
李念道:“武帝和他的父親和大父都不同,他的性格更強硬,而彼時的大漢經過多年的修生養息,國力已相當強盛,草肥馬壯,糧草充裕,加之又有衛青、霍去病這等優秀將領可用。”
“武帝不再像文帝和景帝那般對匈奴妥協求和,而是敢於主動和匈奴開戰,將曾不可一世的匈奴打得被迫遠徙。在華夏曆史上,被無數武將視為最高榮譽之一的‘封狼居胥’,便是在武帝朝,由冠軍侯霍去病完成。”
蒙恬、蒙毅眼中冒出火光,雖然他們也能乾文臣的工作,但他們的本職是武將,如今從李念口中聽到了武將最高榮譽之一是那“封狼居胥”,心中既有不服,但同時也很想知道那霍去病究竟是立下了何等武功,才能被稱為武將最高榮譽。
白起將軍戰功赫赫,沒被稱為,王翦將軍戰績彪炳,同樣沒被稱為,那霍去病是何功勞,有何能耐?
隻聽李念道:“霍去病,衛子夫、衛青外甥,極得武帝喜愛,待其如同親子侄,在其年少時便侍中之職,可出入宮廷,隨侍武帝左右。”
“武帝視霍去病為一塊絕世美玉,想將之雕琢為他麾下的最強之將,而霍去病本人也爭氣,他在軍事上的天賦相當卓著,有武帝精心雕琢,加之個人天賦卓絕,再加上霍去病自身肯努力。”
天賦、資源背景、個人努力方麵全都拉滿,天才已經很可怕,這個天才還努力,背景又厚,那還得了?
“霍去病十八歲時隨舅舅衛青第一次出征匈奴,率八百騎深入大漠,斬首捕虜二千二十八級,得匈奴相國、當戶,斬匈奴籍若侯產,捕匈奴單於季父羅姑比,功冠全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