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水蒸氣出現,李逸就關了火,用湯勺把鍋中的水攪勻,讓上下水溫趨於一致。
“水溫大概有60c左右就可以了,不要太燙,太燙就把米燙熟了。”
李逸端起鍋來,就將鍋中的熱水倒進了兩個盆裡。
蓋上鍋蓋,讓它們浸泡著,李逸重新往鍋裡添了大半鍋水,就重新開火燒了起來。
隨後,他從儲藏室裡拿出了兩個圓形托盤模具,來到洗菜池旁清洗著。
趙金麥看到這兩個模具,笑道:“逸哥你是要做涼皮嗎?”
這兩個模具就是李逸上次做涼皮用過的。
“河粉就是南方的涼皮,涼皮就是北方的河粉。”
李逸笑著說道:“它們用的食材不一樣,但做法基本上大差不差,都是用開水鍋蒸熟的,原理都是共通的。”
“那我也能幫忙。”
趙金麥笑道:“涼皮上次我學會了,我知道怎麼做。”
“那就你和藝菲一起做吧,我來磨米漿。”
李逸把石磨從儲藏室裡搬了出來,放好了位置,又找了個乾淨的盆來,放在了出口下方,等著接米漿。
等他收拾好後,米也泡得差不多了。
洗了洗手,他回到案台旁,掀開了絲苗米盆上方的鍋蓋看了眼。
盆中的米已經膨脹了不少,原本沒過大米的熱水已經被吸收了大半,隻有挖開米後才能看到熱水了。
抓起了一把搓了下,內部的硬芯已經有些微微發軟了。
感受到這種手感反饋後,他就點了點頭,連盆端到了石磨旁。
隨後,他又接了一盆溫水,放在了一旁。
然後就用湯勺舀著盆中的米,一邊轉動石磨,一邊往進料孔中倒著。
磨米漿也是個技術活,因為要控製米漿和水的比例。
河粉、粿條、腸粉雖然做法都差不多,但在細節方麵還是有細微差彆的。
比如原料的配比,水分的含量等等。
一般粿條都是用純米漿做的,而河粉大都會放10左右的木薯粉或者澱粉來增加筋度。
腸粉也會放木薯粉或者澱粉,不過水的比例會更高,所以口感會更軟糯一點。
李逸製作的河粉,也會放10的曬飯粉,來增加米香,也可以增加一定的筋度。
但現做曬飯粉也來不及了,所以他就用純米漿來做了。
這種做法更像是粿條,不過因為他用的是絲苗米,筋度比較高,彈性方麵還是沒問題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