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要求就比較寬泛了,李逸的發揮空間很大。
這次用國禮訂單當借口,來讓上麵幫忙解決,其實是有一些冒險的。
因為這有種拿捏對方的意思。
不過對方還是妥協了,因為目前隻有李逸有這門技術,而且國禮的清單已經定好了,沒法更改。
所以,這件事說起來,是李逸擺了對方一道。
任何人被拿捏,肯定都是會不高興的。
隻是對方為了大局為重,沒有跟李逸計較,但並不代表對方會忘記這個虧。
因此,李逸並沒有沉浸在輕鬆搞定對手的喜悅中,而是第一時間趕了回來,製作國禮景泰藍器。
他要用最快的速度交付這批訂單,應該還有機會緩和關係。
畢竟對於那些人來說,能辦得好事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李逸做好了計劃,要在三天之內,把這一批國禮景泰藍器交付出去,展現出自己的誠意。
在接下來的三天裡,李逸再次進入了廢寢忘食的極致工作狀態。
最終,他在第三天的晚上,做完了最後一對【銅胎畫琺琅賞盤】。
這一批訂單裡,一共需要十二件禮器。
想要在三天的時間裡做完,做掐絲琺琅或者鏨胎琺琅都肯定是來不及了。
所以李逸就做了比較簡單的畫琺琅。
畫琺琅和掐絲琺琅、鏨胎琺琅一樣,都屬於傳統三大琺琅器工藝。
而景泰藍就是掐絲琺琅,是琺琅器的一種。
隻是因為琺琅器在當時又叫琺藍,而它的製作工藝是在明代景泰年間達到巔峰的,所以就把這種琺琅器中最精致的產品叫做景泰藍了。
景泰藍需要掐絲焊接,製作工藝相對比較複雜,也比較耗時。
而畫琺琅相對簡單一些,隻需要塗好琺琅料以後,再在上麵畫出花紋就可以了。
但雖然工藝相對簡單,但和掐絲琺琅和鏨胎琺琅相比,畫琺琅卻更有中華文化的韻味。
因為畫琺琅需要用到國畫基礎,畫工同樣重要,甚至會直接影響到成品的價值。
因此宮廷造辦處裡的畫琺琅匠人,無一不是臨摹高手。
李逸的畫工也是承襲了被乾隆逼著訓練過的張東官,並且自己也偷學過,水平雖然不至於和名家媲美,但臨摹名家還是能學個十之八九的。
於是,他就在十二對【銅胎畫琺琅賞盤】上畫了二十四幅山水名畫,每一幅都是出自名家之手。
董源的《夏日圖》,巨然的《層岩叢樹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鬆風圖》、趙孟顋的《鵲華秋色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