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侯知道伯英還有文舒你們兩兄弟都繼承了張老將軍的遺願,這些年主修學問。”
“所以,本侯有一事相請,不知道你們是否願意。”
張芝還有張昶在聽到段羽說有事請求的時候,臉上的表情就已經十分驚訝了。
於是連忙施禮道:“冀侯有所請,我等自然莫敢不從。”
段羽笑著擺手:“沒什麼敢從敢不從的,本侯尊重你們的意願,如果你們不願意,本侯自然不會強求,這一點你們放心。”
“冀侯請說。”
張芝還有張昶看著段羽恭敬的說道。
“是這樣的。”
段羽整理了一下思緒。
這個想法也是他在看到張芝張昶聯想起張奐晚年之後才想起來的。
打破知識的壟斷。
確切的說是打破士族對知識的壟斷。
“你們也都應當清楚,本侯在去年的時候,從冀州,青州等地遷徙了百萬流民入涼。”
“而這百萬流民,將會在來年年初遷徙到涼州的各個郡當中。”
“一場黃巾之亂,有太多的人失去了家。”
“本侯也是不想著百萬流民化作路邊累累白骨,所以才將其遷徙至涼州。”
張家幾兄弟紛紛點頭道:“冀侯大義。”
段羽揮了揮手道:“不是什麼大不大義的,本侯起於微末,自然知曉天下黔首之困境。”
“隻是,總是本侯有這般也是難免有許多照顧不到。”
“這百萬流民當中,有很多孩子都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家庭。”
“本侯是想,如果能教給他們一些本領,一些日後能立足的本領,不至於在重蹈覆轍。”
“在聯想起張老將軍晚年教授子弟,本侯想,如果將這些孩子都送到敦煌來,又你們兄弟兩人,本侯在調撥一些人手給你們,傳授給他們一些學識,或許會不會好一點?”
“你們覺得這個想法如何?”
段羽的話音一落,張芝還有張昶兩人的眼睛便瞪的老大。
蓋勳很合時宜的走了出來驚喜的說道:“伯英,文舒,這是好事啊。”
“如此傳授數千弟子,將來其中但凡有所成就,那也是你們的功勞,這豈不是也符合老將軍晚年的遺願了?”
“伯英,文舒。”段羽繼續衝著兩人說道:“如果你們答應此事,本侯也會上奏陛下,在敦煌建立一所學堂。”
“至於名字,到時候便由你們命名便是了,本侯也會上呈陛下,將此學堂一柄納入太學。”
學堂。
這並非是段羽首創。
事實上東漢早就已經有了。
有私學,也有太學。
洛陽城外便是太學,而像是盧植之前在緱氏山建立的學堂便是私學。
劉備為什麼會稱盧植為老師,就是盧植在緱氏山建立私學的時候,劉備,公孫瓚等人在那裡承學的。
還有張奐晚年教授學子的時候,都算得上是私學。
在這就是世家大族的族學。
隻不過段羽現在是把這種概念給偷換了。
他名義上是打著官方辦學,實際上辦學傳授的這些學子他將來都會用作治理地方,為開啟民智開枝散葉用。
拋出太學,拋出官職。
段羽看著張家兄弟臉上的表情就知道事情已經成了。
“我等自願遵從冀侯之意。”
麵對段羽的許諾,張芝還有張昶連忙感謝地答應了下來。
段羽笑了笑,然後端起了手中茶杯道:“那本侯就以茶代酒,我們飲滿此杯。”
PS:本來是想著周六周日休息兩天,給大家爆更一下的,可沒想到身體抱恙,實在對不起了,小作者儘量多更新一些,求一下發電和小禮物,小作者在努努力!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