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人群當中還有一個被眾人圍繞,如同捧月一樣的人。
袁隗。
沒錯,就是袁隗。
昨天夜裡,董太後懿旨冊封袁隗為太傅,準備在冊立新君之後輔佐新君登基。
而三起三落的袁隗臉上此時沐浴著春風。
在眾人的環繞之下來到了司馬門前。
“袁公。”
“袁公。”
“袁公來了,大家都有主心骨了。”
“是啊袁公,此時正當有袁公坐鎮才是。”
“袁公。”司徒崔烈臉上堆著笑容雙手作揖衝著袁隗躬身打了一個招呼。
此時的崔烈和前一段時間剛剛接掌司徒意氣風發的樣子簡直判若兩人。
袁隗微微點頭。
司徒,太傅按理來說都是列為三公。
但太傅乃是帝王師,處於專製統治者的核心位置,是皇帝統治四方的高級代言人。
直接參與軍國大事的擬定和決策,在皇帝幼小或皇室暗弱時時常成為真正的統治者。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太傅的位置要高於司徒,司空還有太尉。
袁隗三起三落,誰都以為上次袁隗失去了司徒一職之後恐怕再難複起了。
畢竟皇帝心向段羽,而袁隗因為和段羽為敵,這才被拿下了司徒一職。
可誰也沒成想,皇帝忽然重病不起。
而袁隗竟然再次複起。
而且這次還是直接淩駕於三公之上,成為了未來的帝王之師。
隻要皇帝一死,新帝繼位,那袁隗就等同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時辰已到,宮門開”
伴隨著陣陣的通傳聲音,封閉了將近兩天的司馬門重新開啟。
而在司馬門內的,則是一排排手持兵戈身著盔甲的禁軍。
上軍校尉蹇碩站在禁軍當中,目光在人群當中搜索。
可是找了半天,蹇碩好像也沒有找到想要找的人。
崇德殿上。
身著黑色鳳袍,一手拉著年僅四歲的董侯劉協的董太後坐在位於龍椅後方的株簾之後。
大殿兩側,還有殿門前的位置都站滿了禁軍侍衛。
上朝的眾臣將腳上的步履以及腰間佩戴的長劍留在宮外,然後依次入內。
充滿兵戈的味道使得大殿上今日多了幾分肅殺和莊重的氣息。
“臣等叩見太後。”
“臣等叩見太後。”
“臣等叩見太後。”
聲聲高呼在眾人口中響起。
太傅袁隗,司徒崔烈,還有司空張溫以及太尉馬日磾等人站在眾臣最前方。
“眾臣平身吧。”
年近五旬的董太後位於珠簾之後輕輕抬起黑色的寬袖。
“陛下身體抱恙,哀家代為主持朝政,今日傳召眾臣前來,是為了議太子一事。”
隔著株簾,眾臣雖看不清董太後的模樣,但對於董太後的聲音還是極為熟悉的。
而太後臨朝攝政這種事情,也並非第一次了。
劉宏在繼位之初,竇氏權傾朝野,當初臨朝攝政的便是太後竇妙。
如今隻不過是換了一個人,變成了董太後而已。
且如今皇帝重病,後宮當中唯有董太後身份最為尊貴,又是皇帝的親生母親,理應也是由董太後主持朝政參議大局。
袁隗雙手持笏牌,站在最前方低著頭,嘴角上擒著得意的微笑。
昨天夜裡,董太後懿旨冊封他為太傅,這就是某種程度上的妥協和拉攏。
至於用意,袁隗自然心裡清楚。
皇長子劉辯是何皇後之子,也是大將軍何進的子侄。
而次子劉協則是董太守一手養大。
如果太子,或者新君是長子劉辯,那董太後這個太後就要給何皇後讓位,在當下這種情況,的權的何氏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竇氏,何皇後就是之前的竇妙,而何進就是之前的竇武。
皇權旁落。
但如果立劉協為太子,或者為新君,那就是另一種情況。
董太後可以如同竇妙一樣總覽朝政。
珠簾後,董太後握著年僅四歲的劉協的一隻手,側頭看著劉協安撫。
隨後麵相眾臣隔著株簾說道:“陛下如今身體抱恙,諸卿想必也清楚,立儲之事勢在必行。”
“陛下雖然之前尚未冊立太子,但也早有意向,哀家今日是想宣布陛下之前的意向,也順便聽聽諸卿的意見。”
“諸卿可暢所欲言,不必忌諱。”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