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真的錯了,也是對的。
否則的話,一旦傳出去,不知道多少人要信仰垮塌、道心崩毀。
反應過來的張顯,頗為無奈地歎息一聲。
“香火有毒啊……”
高居神位,看似神聖威嚴,可實際上時日一久,終究是畫地為牢、難保自我。
也難怪古之賢者皆將此道劃歸下乘。
張繼、張宗兩道人聽聞張顯這話,儘皆有些默然。
一夕成道,問鼎絕巔。
甚至遠超那些早年得道者,又豈能不付出代價?
張顯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纏,在一念斬斷那些雜亂心思後,他望向二人。
“對於那位燕國公,你們怎麼看?”
之前目睹鎮遼軍卸下甲胄幫黃天軍收斂遺骸,張顯就問過他們這個問題。
當時,他們倆以沉默作答。
此刻他們似乎依舊沒有想好怎麼回應。
又或者說,有些答案其實早已呼之欲出,可他們卻張不了這個口,不願意承認某些已經有了答案的現實。
而對自己這兩位兄弟極為了解的張顯,自然也是瞬間明悟。
於是笑著道。
“看來你們的看法,應是與老道倒是不謀而合了。”
說罷,他感歎了一聲,然後才繼續道。
“那老道就放心了。”
聽到張顯這話,二弟張繼那副苦相越發苦澀,猶豫了下還是道。
“大兄……非得如此?”
那斬龍劍是他們以一十八州人心氣運為薪柴所鑄。
而那柄斬龍劍鑄成之後,用來做什麼,他們又怎麼可能不清楚?
可現在他們卻是有些後悔了。
因為太早了。
大雍立朝兩千餘載,縱然如今敗落至斯,可根基底蘊依舊深厚。
而他們如今看似已經將一十八州之地收入囊中,煌煌大勢概莫能當。
可實際上這些不過是浮華虛景,加諸到那柄斬龍劍之上,誰也不知道能不能在對戰時壓住那條大雍赤龍。
這時,三弟張宗也道。
“大兄,再等等吧,何必如此急切?”
按著他們原本的計劃,應該是等他們打到神都鎬京城下,再由大兄拔劍斬龍,至此一朝達成那改天換地的驚世壯舉!
可現在大兄卻是不想等了,這讓他們如何能不急?
麵對兩人的焦慮急切,張顯心中生出幾分苦澀。
等?
他何嘗不想等?
可現實情況卻是等不了了。
不是他沒了耐心,而是黃天道等不了了。
近有那位燕國公虎狼在側。
彆看那日兩人隻是理念交鋒,後來鎮遼軍更是展露善意。
可這隻是表麵平和,雙方隨時都可能重新刀兵相見。
因為這是道爭!
而道爭,曆來沒有對錯,最是血腥殘酷。
不過張顯此刻並沒有在這方麵多說,而是看著兩人反問道。
“就算沒有那位燕國公,你們當真以為咱們能這麼順利地打到神都?”
張繼聞言一愣,三弟張宗卻張口就要反駁。
見狀,張顯歎息一聲。
“咱們能這般順風順水地拿下大雍十八州,短時間內已經是極限了。”
“今時今日,且不說當初起事時那三千弟子,就說三十六位親傳,如今又剩得幾人?”
兵凶戰危,從來都不是單純的形容詞,而是血腥殘酷的現實。
這麼些年的仗下來,包括青州程元義在內的三十六親傳、也就是三十六方渠帥,如今大半其實都已經換了人。
而且張顯其實還有一句話沒說。
那就是剩下那些親傳、各地渠帥如今又有幾人還能維持住起事的初心,他這個大賢良師其實並沒有多少信心。
而這還隻是內因。
還有那些各地世族高門。
“此外,那些世族高門皆不可信。”
張顯下了定語後,隨後便無奈道。
“今日他們能與我們勾連,目的其實無外乎想借我們的手,壞他姬雍之基業。”
“一旦我們要更進一步,就是雙方撕破臉的時候了。”
聽完自家大兄說完這些,張宗終究徹底沉默了下來。
事實就是如此,容不得他胡亂辯駁。
並且他也聽懂了張顯的意思。
其實眼下正是他們黃天道狀態最好的時候,也是斬龍劍氣勢最盛的巔峰。
一旦錯了這個機會,將來的成敗勝負就隻能交給天意了。
而他們黃天道以黃天逆蒼天,能得天意所鐘?
見兩人在沉默後,再次抬眼望向自己,似乎還想說什麼,張顯搖了搖頭,緩緩道。
“行了,都不用說了。”
“我心意已決。”
“此番之事,若是功成,自有無邊氣運加身,我黃天道注定大興天下!”
“若我失敗身死……”
說到這裡,張顯神色竟是格外平靜。
“若我敗亡,你們二人便帶著核心弟子就此歸隱吧,莫要就此斷了我黃天道的傳承。”
聽到大兄這番托孤之言,二人急切道。
“大兄若亡,愚弟二人何以獨活?”
張顯聞言,眼中現出怒意,嗬斥道。
“蠢貨!”
“我若死,乃殉心中所奉之道!此為大功業!與爾等何乾?”
“還不收起這副小兒女態!”
一生兄友弟恭,從未對二人說過重話的張顯,罵完又不禁有些後悔。
轉而歎息一聲,溫言道。
“閒話就不說了,你二人當謹記為兄之言!”
“若我不幸……你二人必維持不住局麵,屆時不用硬撐。”
“燕公仁善,有憐恤蒼生之念,可讓各地弟子歸順於他,自可保全性命……”
又是一番耳提麵命地交代。
張顯看似說了許多,實則大多與那位燕公有關。
說起來也是荒唐。
明明雙方打生打死、血流無儘、屍橫遍野,可到了這時候,他這個大賢良師竟將所有的信任都留給了那位有著人屠凶名的燕國公。
而在說完這些之後,張顯就此閉口不言。
就這樣靜坐了一日,等到外間傳來弟子的稟告,他終於緩緩起身。
而幾乎與此同時,一道散發著恐怖殺意的劍鳴跨越虛空,憑空現出。
“哈哈!好法劍!”
張顯讚許大笑,可一旁的張繼、張宗二人卻是心中大慟。
“大兄——”
對此,張顯頭也不回。
“一世修行,一生夙願,終在於此。”
“老道去也,勿念、勿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