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帥,高菀方向殺來一支官兵。”
“渠帥,臨淄城的官兵殺來了。”
“渠帥,官兵勸降。”
“渠帥.”
還未等嘍囉開口說完,徐和直接飛起一槍,見眼前的嘍囉給刺了個對穿。
“再敢亂軍心者,殺無赦!”
麵對徐和的暴虐,周圍的黃巾頭目一個個驚懼不已。
在徐和心煩之際,博昌縣外,劉備立在道口,正在焦急的等待。
囑托州吏妥善安置臨淄城外的流民後,劉備留下太史慈和簡雍守城,然後跟關羽和鄭平驅兵來到了博昌縣。
準備對徐和進行最後的一擊。
而在部署妥當後,劉備也得到了盧植的傳訊,邀劉備在這道口相見。
自征討張角一戰後,因為各自仕途跌宕,劉備就沒怎麼跟盧植見過麵了。
如今盧植肯南下相助,劉備難掩心中的激動。
“來了!”
忽然,劉備眺望的目光一凜。
隻見前方豎起的旌旗下,盧植身著鎧甲,手持長槍,正凜凜而來。
“盧師!”
劉備激動的策馬向前,然後又在中途翻身下馬,拱手而立。
見劉備這般禮敬,盧植亦是欣慰的捋了捋短髯。
同一批的門生中,劉備是迄今為止,對盧植最禮敬的一個。
雖然公孫瓚對盧植也頗為有禮,但相對於劉備的禮敬,公孫瓚更多的是看重盧植的聲名。
一旦涉及到關鍵的事,公孫瓚是不會理會盧植的。
否則以盧植跟劉虞的關係,又怎麼可能坐視劉虞和公孫瓚的矛盾而不去理會。
因為深知公孫瓚的個性,所以盧植知道,劉虞和公孫瓚之間的矛盾是難以調和的。
但眼前的劉備,卻是不一樣。
第(2/3)頁
第(3/3)頁
單單是請盧植以長輩的身份南下主持婚禮,足見劉備對盧植的尊敬之心。
如今劉備更是在中途下馬,立在道旁靜候,這是在以晚輩的身份迎接盧植。
“玄德,多年不見,你倒是令老夫刮目相看啊。”盧植翻身下馬,上前扶起劉備。
看著劉備多年飽經風霜而比同齡人更顯蒼老的麵龐,盧植心中更是感慨萬千。
劉備的語氣更是謙恭:“幸有盧師昔年教誨,學生才有今日。”
盧植哈哈大笑,看向劉備的眼神更是滿意。
大笑間,鄭平、關羽、張飛和田豫,也紛紛近前。
看到劉備和關羽,張飛頓時心頭一樂,顯擺似的喊道:“大哥二哥,告訴伱們一個好消息,俺也拜入盧師門下了。”
“自今日起,俺跟大哥是兄弟也是同門了。”
“二哥,哎,二哥你扭頭作甚?”
若非眾人在,關羽都想跟張飛切磋下武藝了。
劉備見狀輕斥道:“翼德,盧師在此,不得無禮。”
張飛卻是不以為然,直接拉走關羽:“大哥,你跟盧師談,俺跟二哥敘敘舊去。”
劉備無奈,擔心盧植會認為張飛無禮,連忙替張飛辯護道:“盧師,翼德許久未見雲長,言語有些失禮之處,並非本心。”
盧植輕笑道:“玄德對翼德倒是維護,老夫見翼德勤懇好學,故而讓其拜入門下。這是田豫,尚未及冠,未取表字,原本是伯圭麾下騎兵伯長,跟翼德一起拜入老夫門下。”
一旁的田豫見盧植親自向劉備介紹自己,心情頗為激動。
這一路也聽張飛時常嘮叨劉備的仁德信義,對劉備早有仰慕之意。
“漁陽人田豫,見過府君。”
劉備玲瓏心思,瞬間就領會了盧植的意思,上前扶起田豫,語氣真誠而有一種令人舒坦的磁音:“能得盧師青睞,必定是當世少有的才俊。”
“不知賢弟家中還有何人?”
田豫感受到劉備的真誠,如實道:“家中尚有老母在。”
劉備凜然:“令堂在家,賢弟卻千裡迢迢來青州,愚兄心中有愧啊。待愚兄立穩青州,賢弟可將令堂也一並送來,也能跟家母做個伴。”
田豫更是感動不已。
而在劉備跟田豫敘說的時候,鄭平則是上前向盧植一禮:“小侄見過叔父!”
盧植攆著短髯,看向鄭平的眼神多了幾分複雜:“自洛陽一彆,老夫跟顯謀也一年多未見了。”
“猶還記得顯謀當日斷言洛陽禍事,讓老夫去勸說大將軍何進切勿召外將入洛陽。”
“可恨啊!何進一介屠戶,雖然身居高位卻不明大勢,以至於讓董賊禍亂朝綱,少帝被廢而殺,幼帝又被劫持去長安。”
鄭平眼神淡然:“朝廷權爭,由來已久。不論是舊日洛陽,還是今日長安,都不過是自詡忠義之人相互爭權奪利導致。”
盧植眼神變得深邃:“顯謀自負大才,昔日不願在洛陽助老夫勤王除賊,如今卻助玄德立足青州。可否替老夫解惑?”
在鄭平出遊洛陽斷言洛陽禍事的時候,盧植就曾想讓鄭平留在洛陽勤王除賊,但被鄭平以“洛陽難成大事”為由拒絕了。
今日再見鄭平,盧植心有感慨。
鄭平微微斂容:“昔日晉獻公昏庸無道、寵信驪姬,公卿臣子更是黨同伐異、互相構陷,以至於朝綱混亂,太子申生無端慘死,唯有重耳在外逃得一命。”
“匡扶之道,不一定非得在朝堂之上。”
“若是死守朝堂之地,能勤王除賊的良策,也無外乎刺客之流。”
“但刺客之流,終究隻是小道,稍有不慎就會身死族滅,徒讓賊人恥笑。”
“自桓、靈二帝以來,皇綱失統,社稷崩壞;先有十常侍欺主罔上,後有賊臣董卓作惡多端,大逆不道。”
“想要匡扶漢室,報國安民,唯有擇選一個賢明之主,以兵威征討天下叛逆。”
鄭平的目光看向正在跟田豫攀談的劉備,嘴角泛起一絲笑意:“小侄離開洛陽之後,也曾去過酸棗大營,拜會過會盟群雄。”
“然而會盟群雄,大抵都是追逐虛名之輩,而少數有大誌的,要麼多疑成性,要麼優柔寡斷,小侄難以跟其推心置腹。”
“正當小侄心灰意冷之際,卻在高唐縣遇到了時任當高唐尉的劉府君。”
“弘雅有信義,有仁德之心而無迂腐之意,跟小侄又有淵源,如此人傑,小侄自然會多加關注。”
“劉府君當了高唐令後,更是不遠千裡來高密請小侄出仕。”
“心存大誌,禮賢下士,這般仁德信義之人,小侄又豈能不竭力輔佐?”
頓了頓,鄭平又多了欽佩之意:“青州之局,叔父也看到了,焦和無能,以至於黃巾禍亂青州;但劉府君卻能以勇武敗黃巾,以仁德賑流民。”
“當今天下能匡扶漢室者,唯有劉府君一人!”
第三更還沒寫完,尷尬,預計下午三點發
(本章完)
80.
.
h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