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頓時喜道:“顯謀,還請詳說。”
鄭平凝聲道:“袁紹自知算計了公孫將軍理虧,所以定然會先去大司馬處狀告公孫將軍無故攻伐鄴城之罪,希望大司馬能約束部下。”
“大司馬本就跟公孫將軍有嫌隙,如今見公孫將軍假借討董之名攻伐鄴城,必然會震怒。”
“然而,大司馬即便問罪,公孫將軍也不會理會的。”
“倘若使君不介入,最可能的是公孫將軍南下進攻冀州、大司馬引兵斷其歸路,腹背受敵的公孫將軍就會調頭攻打大司馬。”
“如此一來,袁紹禍水東引成功,而大司馬跟公孫將軍就會正式決裂。”
劉備忿忿不平:“袁紹禍亂冀州還不夠,還要禍亂幽州,簡直可恨!”
鄭平眼神微凜:“天子西遷,關東諸雄爭權奪利,這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了。”
“如今的青州,尚不真正具備威懾群雄的力量,隻能以權謀之術儘可能的平衡各方利益。”
劉備無奈長歎:“顯謀準備如何行計?”
鄭平看向張逸:“常山國雖然有意結盟青州,但青州卻不能直接跟常山國結盟。”
張逸心頭一緊:“賢侄,這是為何?若不能結盟青州,如何能震懾袁紹?”
鄭平輕笑:“袁紹想禍水東引,讓大司馬跟公孫將軍的矛盾劇增,青州又距離常山國太遠;倘若袁紹真要舉兵常山國,不論是青州還是大司馬都難以策應的。”
“既然如此,何不讓常山國依附公孫將軍?”
“如此,公孫將軍得了利,而袁紹也不敢再輕易進攻常山國,大司馬跟公孫將軍的矛盾也不用激化,公孫將軍亦會感激使君。”
“同樣,幽冀兩州暫時也不用出現戰事,皆大歡喜。”
張逸凝聲道:“可公孫瓚得了常山國,想要進攻魏郡就很容易了,一旦有了衝突,豈不是讓常山國陷入戰禍?”
鄭平眼神一凜:“姑丈,公孫瓚跟袁紹的矛盾,隻能暫時調和,是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的!”
“使君雖然有定天下之亂的大誌,但青州目前需要時間來蓄勢。”
“亂世之中,想要保境安民本就不易,若不能放眼於天下大勢,即便能多苟延殘喘一陣,最終也隻會被這亂世洪流埋葬。”
“有公孫將軍駐兵常山國,至少秋收之前不會再有戰禍波及。”
“青州能替常山國爭取的時間,也僅限於此了。”
第(2/3)頁
第(3/3)頁
“秋收之時,缺糧的黑山賊,同樣會讓常山國陷入戰禍之中。”
雖然有了解決之法,但不論是張逸還是劉備都高興不起來。
劉備眼神複雜:“顯謀,兗豫戰事尚未停止,幽冀戰事又不可避免,洛陽討董戰也陷入僵持,漢室天下相繼陷入戰禍之中,青州該如何抉擇?”
天下大勢越來越複雜,劉備內心泛起出一種無力感。
雖說勉強保住了青州,但天下大勢的變化太快,快得本就如履薄冰的劉備,不得不再次有了青州難保的擔憂。
哪怕麾下聚攏了大量的文武賢士、又有聖旨冊封青州牧,劉備此刻的心情也依舊沉重無比。
見劉備心氣有些低迷,鄭平大笑起身。
踱步輕邁,山河如在腳下,羽扇揮舞,江山皆在掌心。
“昔日周王室衰敗,諸侯皆看不起周天子,不尊王令、擅自攻伐,連周圍的夷狄也趁機進犯,周王室的權威被棄之如敝履。”
“於是齊桓公在葵丘會盟諸侯,以霸主身份宣告天下: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並。若有侵犯周王室權威的事,齊桓公都會過問和製止。”
“這便是《春秋公羊傳》中記載的春秋舊事:尊王攘夷。”
“而如今,漢室權威同樣被天下群雄棄之如敝履,各州郡國互不相服,亦是擅自攻伐、各逐私利。”
“當此之時,使君應當效仿齊桓公葵丘會盟舊事:尊漢室,攘夷狄,禁篡弑,抑兼並!”
“有任何侵犯漢室權威的事,使君皆可請詔問罪!”
“使君在勸和之前,可先遣人往長安請詔,將勸和的方案呈送給天子,並請天子寬恕越權之罪!”
“態度一定要謙恭,也要多誇誇天子的聰慧和仁德,要讓天子有參與感和成就感。”
劉備遲疑道:“可如今朝政有董卓把持,這奏疏如何能送達長安天子之手?”
鄭平笑道:“董卓雖然把持朝政,但他名義上依舊是漢室的臣子,他也需要這天下人都承認長安天子的正統。”
“遣劉艾來青州,本就存有拉攏使君的用意在。隻要在奏疏上強調長安天子的正統,董卓就不會阻攔!”
劉備恍然大悟:“顯謀的意思,是想暫時利用董卓的權力來維護漢室的權威。借董卓之力反製袁紹等人?”
鄭平持扇拱手:“使君英明!董卓挾天子以令天下,使君亦可尊天子以製不服。”
劉備沉吟,思考這權略的利弊。
良久。
劉備詢問道:“但如今盧師正在洛陽討伐董卓,我這個時候上表奏疏,豈不是跟盧師討董背道而馳了?”
鄭平笑道:“使君多慮了!叔父討董,名義是董卓廢帝違背了人臣之禮。使君上表奏疏,尊的是長安天子,兩者並不衝突!”
“叔父並非迂腐之人,即便討董成功了,這天子也隻能是長安的天子,而不會再變成其他宗室王。”
“使君現在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讓長安的天子以及公卿大臣們,知道這天下還有一個會請詔的州牧!”
“當然,這青州的難處,使君也得在奏疏上儘可能多的提及。”
“民間有俗語: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懂事的孩子沒人疼。”
“天子雖然年幼,但對於臣子而言,依舊如衣食父母,得哄著!”
一旁的張逸已經看呆了。
這是要讓劉備學佞臣,去阿諛奉承嗎?
劉備沉思,他跟張逸的想法是不同的。
鄭平的理論:
高情商:讓天子有參與感和成就感,君臣融洽。
低情商:讒言媚上的阿諛之徒。
而劉備的理論:
恨不能跟天子把臂同遊、促膝長談、抵足而眠
十二點前還有一更
(本章完)
第(3/3)頁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