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莽的安漢公,好歹還三辭三讓,以示不居功自傲、謙讓的美德,但董卓可沒有三辭三讓的想法。
劉協一同意,董卓就以輔漢公自居。
“既然陛下同意了,那是不是也得賜九錫、封公國城邑?”董卓目光凶狠、咄咄逼人。
劉協不敢反駁,小心翼翼地道:“如尚父願,朕賜尚父九錫!這公國城邑,尚父可有心儀之地?”
堂堂一個皇帝,被給臣子強行討要公爵就算了,還要求著給臣子賜九錫、封公國城邑。
劉協這個皇帝當得也是憋屈。
但如今形勢比人強,劉協也隻能強忍委屈,在董卓麵前討好。
董卓大笑:“陛下體恤之心,本公頗感欣慰啊。”
“至於公國城邑,就要武威、北地、安定、漢陽、武都、隴西、金城、右扶風八郡即可,在郿縣建公國都邑。”
“待一切就緒,還得請陛下親自替本公加冕啊!”
好家夥!
這是要將涼州都劃給董卓啊!
即便是漢初異姓王也不過如此了。
董卓掃了一圈噤若寒蟬的劉協和眾公卿,大笑離去。
“盧尚書,你方才為何阻攔我?”荀攸麵有不善。
替董卓出謀畫策,是因為袁紹和公孫瓚擅立偽帝,荀攸並非真的就效力董卓了。
盧植徐徐開口:“老夫有一小友曾言,天欲使人滅亡,必先使人瘋狂,公達又何必急於一時呢?”
“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去向輔漢公賀喜!”
荀攸本就是機敏之人,剛才隻是因為一腔怒氣得不到宣泄而讓情緒左右了理智。
盧植的提醒,讓荀攸恢複了冷靜。
“是攸莽撞了。”荀攸目光深邃:“攸近日釀了兩壇美酒,正可送與輔漢公共飲。”
而在群臣離開後,回到寢宮的劉協,踢翻了桌子,憤怒不已。
“欺朕太甚!”
“欺朕太甚!”
劉協今年十三歲了。
稱帝四年,戰戰兢兢四年。
今日又遭受奇恥大辱,心中的怨恨可想而知!
“平日裡一個個自稱漢家忠臣,關鍵時刻竟隻有黃琬一人出言。”
“朕,愧對列祖列宗啊!”
惱怒間。
人報太傅賈詡求見,劉協握緊了拳頭,將怒氣按捺。
不多時。
賈詡到來。
掃了一眼寢宮內翻倒的桌子,賈詡心中已經有了猜測。
“陛下,今日老臣講《論語》如何?”賈詡認真的履行太傅的職責,不多摻和朝殿諸事。
劉協盯著賈詡,徐徐道:“文和先生,朕今日想聽你講《孫子兵法》。”
賈詡微微有些詫異,但並未表現出來:“陛下想聽哪一篇?”
劉協凝聲道:“就從《作戰篇》開始講!”
賈詡略思一陣,開口道:“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裡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劉協打斷道:“太傅,朕若要統兵,可能用此法?”
賈詡沉默。
雖然很想跟劉協來一句“陛下你有兵嗎”,但賈詡不想多事,搖頭道:“不能。”
劉協蹙眉:“那就給朕講講,朕能用的統兵之法!”
賈詡道:“陛下千金之軀,是禦臣之君,不可冒兵鋒之險,當效法古之仁德君子,修身養性,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則諸事皆安。”
劉協氣道:“朕問的是統兵之法,不是禦臣之術!”
賈詡頗感無奈。
都已經告訴劉協最佳的保命方式了,非得去問統兵之法,那不是舍本逐末嗎?
形勢比人強的時候,該忍則忍。
身為帝王,隻要不犯過錯,就是最大的優勢。
“陛下,恕老臣才疏學淺,真不知有適合帝王的統兵之法。”賈詡開始裝傻:“自古賢明之君,莫不——”
第(1/3)頁
第(2/3)頁
“你退下吧!”劉協不耐煩的揮了揮手。
但賈詡沒有退,而是道:“陛下,老臣身為太傅,每日至少要給陛下講書半個時辰。”
“還請陛下暫時忍耐,待老臣講完,自然會退去。”
劉協無奈,隻能強忍怨氣聽賈詡講書。
而在另一邊。
荀攸拿出釀造的美酒,跟盧植聯袂而來,恭賀董卓受封輔漢公。
董卓眯著眼:“公達啊,昔日你行刺本公時,可曾想過本公才是真正的輔漢大臣,而關東那群賊子,打著討伐本公的名義,卻行僭越之事。”
荀攸凝聲道:“昔日是攸眼拙,未能看清輔漢公的真正意圖。”
“朝廷腐敗,民不聊生,正需輔漢公這樣的雄才撥亂反正,讓漢室破而後立,才能迎來真正的盛世啊。”
董卓大笑:“若天下人皆如公達這般想,就不會有關東群賊禍亂大漢了。”
當即。
董卓跟盧植、荀攸對酌。
一直喝到半夜,董卓才醉醺醺的返回小閣,又令呂布護送盧植和荀攸回府。
回府後,盧植謊稱有要感謝呂布,邀呂布入內。
待到了內屋,盧植屏退了眾人,又取出美酒款待呂布,趁醉問道:“都亭侯在河北征討袁紹公孫瓚,多有戰功,為何甘心隻當輔漢公身邊一護衛?”
呂布麵有警惕,狐疑的看向有醉意的盧植,分不清盧植是醉話還是彆有深意:“盧尚書醉了,護衛義父,是布的職責,亦是布的榮幸。”
盧植笑道:“都亭侯說得極是,都亭侯是輔漢公的義子,又驍勇善戰,官拜三公將軍、封公賜國亦是不難。”
“昔日安漢公,有四輔:太師王舜、太傅平晏、國師劉歆、國將哀章,位在三公之上。”
“又有三公:大司馬甄邯、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
“另有四將:更始將軍甄豐、衛將軍王興、立國將軍孫建、前將軍王盛。”
“此十一人,皆被封公。”
“王舜為安新公、平晏為就新公、劉歆是嘉新公、哀章是美新公、甄邯是承新公,王尋是章新公、王邑是隆新公、甄豐是廣新公、王興是奉新公、孫建是成新公、王盛是崇新公。”
“如今太師有大誌,都亭侯前途敞亮,令人好生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