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安要研發種子,李承業就在旁邊安靜的看書學習。
他現在還處於學習新內容的階段,雖然對於異植的信息隻記相對基礎的部分,但是腦子裡突然湧入大量的知識,學習一會兒後就會感覺有點頭疼。
為了保證學習效果,李承業學習一會兒,感覺疲勞後就會停下來,將陳思安放在一邊之前隻開了個頭的網拿過來編織一會兒。
有了之前編織各種筐的經驗,他現在編織網已經算是十分的熟練了。
學習和編織交叉進行,既保證了學習狀態,又將需要編織的網完成了不少。
而另一邊的陳思安在研究冰花果種子的時候,遇到了一點難題,她能給冰花果注入融合因子;
但是想要將冰花果中的融合因子牽引出來,或者在冰花果和寶石番茄種子之間架構一個橋梁卻有些困難。
冰花果種子中的融合因子像是害怕‘出門’一樣,一點都漏出來,陳思安嘗試著用自己的融合因子偷偷包裹了一點準備帶出來,都被攔截了。
一時間有點找不到突破口,陳思安暫時停下了各種嘗試,放空腦袋,回顧剛剛試錯的過程,看看還有哪個地方自己考慮不全麵或是可以嘗試一下的。
首先前置的構造環境的整個流程是要的,冰花果種子很喜歡自己注入的融合因子,並不排斥,但是不能接受自己的融合因子被帶出……
想到這,陳思安感覺自己抓住了一點線索。
接受注入,但是不接受帶出。
有了!
陳思安這次反其道而行,將寶石番茄的種子拿過來,嘗試從寶石番茄的種子中將它的融合因子裹挾出來。
寶石番茄對此沒什麼抵觸,陳思安十分順利的用自己的融合因子裹挾了一部分寶石番茄的融合因子出來。
不過和之前的研究一樣,寶石番茄內部並不隻有一種屬性的融合因子,有好幾種,暫時無法確定哪種顏色的屬性是寶石番茄可以多次采摘的特性。
陳思安可以確定的是其中一條就她的感知來說,應該是元素屬性,能排除,但是其它的就無法確認了。
所以陳思安采用了一個最直接的辦法,將占比較大的幾種融合因子分彆融進一顆種子內,做好標記和後麵種植的觀察記錄。
看最後是哪顆種子研究成功了,下次再研究就可以針對性的選擇合適的融合因子。
一下午的時間,陳思安經曆了從一開始的嘗試失敗再嘗試到終於成功,獲得了五顆新的冰花果種子。
陳思安拿了幾個容器出來,在外麵貼了一個東西,然後在寫研究筆記的後麵,將不同的粘貼物對應的融合因子顏色記下來,方便後麵對比。
考慮到種子的成長需要時間,陳思安也不準備暫時擱置,直接開始對冰花果種子進行育種。
這樣能儘快的種下,方便儘早獲得研究結果。
旁邊的李承業所看到的就是,陳思安突然脫離了研究的狀態,然後貼了幾個容器,接著在本子上奮筆疾書了一會兒。
然後又開始處理種子。
見她還忙著,李承業又回到了自己所做的事情上。
看書學習,編織網。
外麵的風越來越大了,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