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百姓歡呼聲,也有憤恨的聲音,比如‘憑什麼啊,這賑災不就是朝廷養著我們麼,我們憑什麼還要乾活’之類的。
但敢發出這樣聲音的人,很快就引來鄉民的圍訐。
殷啟坐鎮洪城,不斷頒布各種政令。
幾乎一日之間,洪州就成了一個巨大的工地。
到處都是乾勁十足的百姓,他們在官府的安排下,開始清理和拓寬河道,修築水渠,挖深湖泊。
實際上,在這場建設中,百姓隻是輔助,主力是修煉土係和水係功法的修士。
最難最苦的工程,他們全包了。
與此同時,各鄉鎮的磚瓦窯也都建立了起來。
有土係修士出手,一個燒製磚瓦的窯,不到半天功夫就能建好。
造橋鋪路,同樣也差不多。
隨著第一批磚瓦被燒製後,殷啟被安排人在合適的位置建立村落,相比於以前自發形成的村落,他劃定的位置更加合理。
即靠近水源,又靠近道路,出現便利。
除了磚瓦、木材、家具廠以外,殷啟還建立了燒陶、采礦、冶煉、造船等廠,力求災後重建所需都能夠自給自足,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節省成本。
州衙每天花錢如流水,看得薑義他們是心驚膽戰。
萬一災後重建不如殷啟所說,那最後洪州那怕建設得再好,也會成為朝臣攻擊的地方。
本來兩王相爭,殷啟長於政事。
若是這第一道考核就輸了,殷啟基本上就等於提前出局了。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
災後重建之事,龐大而複雜。
前半個月,殷啟忙得昏天地暗,每天睡眠不足三個小時。
也幸好他武道初成,可以熬得住。
半個月後,各方麵已經被殷啟理順,各縣衙的官吏也都適應了災後重建的行動規劃。
如今他隻需要把控大方向就是,反而閒了下來。
於是在閒下來之後,殷啟便帶著人走訪各地,視察各項工程。
在這過程中,自然少不了跟百姓打交道。
他非常謙和地和每一個百姓聊天,詢問他們生活和工作上的事情,若是有什麼不足的地方,就會命令官府及時改正。
他這做法,很快讓他仁義之名遠播。
如今這洪州百姓,許多人甚至在家裡為殷啟立了神位,每天早晚祭拜。
……
洪城。
州衙。
殷啟盤膝坐在床上,意識沉入腦海深處。
無儘虛無中漂浮著一座古樸而浩大的祭壇,在祭壇之上是15丈高的紫金色氣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