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悠悠,會試終於到了。
天微微亮,貢院前已經人山人海。
不僅有應考的舉人,還有舉人的親屬,或者是仆人,成群結隊,其中最為惹人注意的,當屬於諸子百家的大儒們。
這些大儒足有九十九人,各自又帶了不少弟子、仆人,加起來有四五百人。
隨著鐘響,舉人們陸續進入考場。
這次會試太過特殊,有名有姓的大儒就來了上百人,為了避免因為搜身而讓這些大儒感受到被侮辱,乾帝特意下令這些大儒可以直接進入考場。
就像謝文淵,一百零三歲,在前朝時就已經名揚天下。
他來考試,那是看得起乾帝。
若現在還讓士兵搜身,程序上倒是沒有錯,但會給人自大傲慢的感覺。
當然,殷啟也享受到了這個待遇。
………
相比於鄉試時,此次貢院的號舍被大修過,非常乾淨整潔。
畢竟來的大儒太多,朝廷也是要麵子的。
殷啟找到了自己的號舍,放好東西後便閉目養神。
沒過多久,試卷就由各房衙役下發了下來。
殷啟一看,隻有兩個字:子曰。
“子曰?”
殷啟微微皺眉,這個題目太寬泛了。
等於沒有限製,任由人發揮。
好處就是,隻要是寫了,就不存在偏題的問題。
但缺點也很明顯,想要出彩不易。
殷啟回憶原著,洪易破題好像是‘子曰: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也因為這篇文章,洪易引動百聖齊鳴。
他當然不屑跟洪易同樣破題,但同樣也想引動百聖齊鳴,到時候再公布《易經》,就能順理成章的坐實‘最後一子’的位置。
諸子百家,中古隻有九十九子,還差最後一位。
殷啟目光深邃,其中有智慧的火光在閃爍。
許久,他拿起毛筆,蘸滿墨汁就筆墨揮舞,很快就寫下破題:子曰:天道不足憑,吾言可為法。
一股磅礴之氣,躍然紙上。
頃刻間,字字迸射,大放光明。
從破題來說,他與洪易相近,但更加大氣磅礴。
洪易破題,圈定於人。
而他,卻涵蓋了天道和人道。
………
主考房。
考官們一絲不苟地坐著,沒有曆次的輕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