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可可看他一眼,那真的是眉開眼笑,畢竟人家願意幫你忙,你不笑著對人家,難道你還哭著對人家?
俗話說的好,抬手不打笑臉人。
薑可可嬉皮笑臉道:“張哥,我就托大叫您一句張哥,我要叫您叔的話也不合適,您這看著決定,畢竟您看著太年輕了!”
如果是現代,那薑可可隻要不是老到爺爺奶奶的年紀。
誰會那麼不懂事叫叔叔啊?
但是現在不一樣,你把人家叫小了,人家可能會不高興。
老張聽到薑可可這句話之後,有點得意,人都喜歡奉承話:“你這說的,哎呀,我這都不好意思了,你們小姑娘,真會說話,說吧,想問想什麼都行!”
老張現在也是看出來了薑可可跟許大寶兩個人,說話做事再老練都好,還是學生思維,被學校教的特彆聽話,想必也翻不出什麼大浪來。
要問啥就告訴她們唄。
而且主要沒進入過職場的人,其實壓根問不出什麼現實問題。
就說最簡單的,學校他連五保是啥都不可能教給學生。
就在學校裡學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專業課知識啥的,學了出來不也就那樣嗎?
你要不是最頂尖的人才學出來了,其實你在職場上做的事情和你學會的事情是完全沒有任何關係的。
人在辦公室,隨便會點糊弄領導的exce就完事了。
真不需要什麼能力。
真正需要能力的銷售,壓根也不是學習得來的。
時至今日,薑可可人就覺得在所有的職業裡麵,很少有那種純粹的你不需要去做銷售的職業,哪怕你是做一個最普通的文員,你在辦公室裡麵幫忙都好,你都是付出了你自己的時間精力,銷售出去這一部分精力給更需要這個精力的老板,讓他去支配你的勞動力。
人活在世界上就一個字,賣。
隻要想活,你不是家裡有錢的情況下,你就必須賣。
你的時間精力肉體靈魂,什麼都好。
不賣就活不下去!
因為你本質上如果你有一個很聰明的腦子和強大的能力的話,你不需要去當員工,你自己把某一個東西了解到了極致,然後把它通過各種手段方式送到需要他的人手上賺取利益,這才是最簡單的賺錢方法,也是唯一的賺錢方法。
這就是銷售的定義。
人在世界上能夠免費得到金錢的機會,除了出生就有,還有通過一些性交易,權力交易獲得,不然的話就沒有其他辦法可以獲得了。
你想要通過打工獲得巨大的財富的話,除非你有不可替代的或缺性,你會的專業知識特彆特彆高,比如說你去做技術什麼的,你做的程序沒有人可以替代,隻有你一個人可以運行,你請其他人再多人,他都隻能夠維持,不能夠更新,這個情況下你才能夠獲得高的離譜的薪水,這是極少數人能用的方法。
不然你很難通過賣自己獲得那麼多錢。
或者除非你是明星,你漂亮的要死,一堆人自願購買你的東西。
還有你在公司裡麵有股權的時候,這個時候你才是老板的自己人,除此之外的話,其實你並不是什麼很重要的東西。
買你的時間,和買任何一個人的時間沒什麼區彆。
普通人就是這樣,誰都可以替代。
但做銷售的不一樣。
甚至老板的重要性都不如銷售。
銷售就是薑可可覺得一個人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也是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辦法有的一個技能,因為學校的教育給普通人是把他培養成為一個會工作的人,就是你隻有從一到100的能力,而不是從零到一的能力。
而且學校也讓普通人的自尊心養的太高了。
很多人壓根拉不下去這個臉。
覺得自己讀了大學高人一等。
更彆說去當銷售。
窮人的自尊其實很廉價,但是那是貧窮的普通人僅有的東西了,薑可可自己也窮過,也清楚在那個年紀的自尊心。
老了就知道了,自尊心不值錢。
你賣不出去某一個東西就已經很慘了,你在這個公司裡麵,你唯一創造價值的就是你把你自己的時間精力賣給另外一個人,讓他通過你節約一點時間精力,他去賣錢,他去賺取這個價值,這就是很多人找工作的時候最困難的一個點。
所有的工作其實都不是不可替代的。
當然了,那些高精尖的行業除外,那些需要專業知識的除外,那普通的文員崗位,那為什麼非得要你呢?是吧?
在之前經濟好的時候,很多老板都有膽子創業。
需要的員工也就多。
現在經濟差,要的人少了,你就很難找到願意買你時間的老板了。
所以薑可可就覺得大家都陷入了一個誤區裡麵,越是找不到工作,越覺得自己給人乾活的能力不行,還得再練,還得讀書。
有沒有一種可能,不是說你不行,而是說現在壓根不需要那麼多人乾活呢?
八十年代的教育還好,實用主義,而且教的很深,現在的教育大多都是鼓勵你學習一些深度的知識,現在的教育真的算是非常好的教育了,可在學校裡麵可以輕鬆的享受到很多大師大拿對自己的教育,薑可可覺得自己真的穿越過來,相當於再造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頂級的大學給你的教育資源是完全不一樣的。
那些領導老師都是有很專業的知識的,因為初期的時候雖然說卷的不像後麵那麼厲害,可是人家腦子裡麵是有真東西的,可以教給你,你也不是機械化的去刷題,成為一個應試機器人,你也是可以有自己的思考的。
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會思考,會找到自己的謀生路。
但是你真正想要取得成功的話,肯定還是要培養自己自身的能力,自己自身的能力真的比所謂的學曆要來的重要得多,學曆隻是卡你的一道關卡,可是你自己有能力的話,你才能夠真正的創造財富,你才能夠銷售出去。
不管是賣自己還是賣東西,哪怕你當乞丐。
你都得賣情緒價值給設施你的人,讓他心裡覺得自己是有成就感的!
如果是在2025年的普通大學讀書,薑可可隻覺得非常可憐,每個學生都好像被困在了考試裡麵,困在了學校裡麵,他根本就完全不敢踏出去,他感覺離開了學校,真正自己要走入社會的時候,他完全是赤手空拳的,他什麼都沒有掌握。
未來的大學脫節實在太嚴重了,以至於薑可可覺得如果是她,有時候可能都會半夜起來罵一下社會。
很多基本的社會經驗完全欠缺,還得掛上個大學生的名頭,拿著比很多完全沒文化還要低的工資。
可能很多十幾歲、十二三歲就到社會上的人都比剛畢業的大學生強,畢竟他們摸爬滾打到了二三十歲,可能他的心比石頭還要硬,但是呢,他一定是會了解社會規則。
他們受過更多的苦,所以他們被迫長大,很多學生則是社會毒打挨少了,所以還是天真的孩子。
因為你不了解社會規則,你沒有辦法在這個社會賺到錢的話,你是沒有辦法生存下來的。
學生的恐懼就是在於一直在象牙塔裡麵,逃避了真正的勞作,他一直都是由父母供養,他沒有真正的自己獲得金錢的能力,所以說他是恐懼進入社會的,因為他知道自己進入社會什麼都不會呀。
他甚至連上班要乾什麼都不知道,就如同現在的許大寶。
薑可可則是乾過辦公室的老油條。
自己也知道進來就是摸魚。
你走進了辦公室裡麵,哪怕說你是的學生也好,你掌握了很高深的知識也好,你走到那個辦公室裡麵,如果你第一次走進去,你都是慌的。
你都會覺得啊,雖然我好像已經簽了合同,我已經辦理了那個入職手續,我還是覺得怎麼感覺不太對勁,就是會有那種感覺。
但凡是需要競爭的行業。
都是壓力巨大的。
彆人薑可可不敢擔保,但是她自己就基本上是這樣子的想法,就是人不能克服的一樣東西的時候本能就會恐懼,與此同時人不能去想象自己沒有見過的東西。
學生真的是已經脫離社會時間太久的一種產物了,你在學校十幾20年的時間,已經完全將你馴化成了一個應試機器,剛出社會對他們來說無異於刮骨療毒。
學校就像是大海綿,吸納了太多的水分。
一出社會,就像是走進了脫水劑裡頭,你有多少本事,是個人都看得出來。
在學校裡麵,你的分數好像就是一切,你隻要學習成績好,你隻要能夠滿足老師家長的期待啊,所有社會上所有的能量都供給給你,家長也好啊,老師也好啊,就會表揚你,然後同學也會敬仰你。
可是你走到了社會上之後,你以前驕傲的學習能力好像突然什麼都不是了,哎,大家突然變得現實,還打量起你的家境來。
其實這也是很多人無法接受的地方。
如果你就是尊貴的城裡人,你父母的退休金五六千六七千,甚至如果到達了一兩萬,那你就是高人一等。
因為你什麼都不用乾,隻要你爸爸媽媽活的長,你就會有很多很多的退休金。
最物化人類的算法就是,如果你父母退休金達到兩萬,哪怕你啃老,什麼事情不乾,他一年也有二十四萬,十年就是兩百四十萬,二十年差不多就五百萬了。
六十歲退休來算,現在的人壽命活到八十不算很困難。
如果是女性,退休更早,活的更長,那退休金就更高了!
如果是一個普通的窮學生出社會,真的能那麼輕鬆賺到那麼多錢嗎?
很多人乾一輩子都不一定能賺兩百萬。
甚至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賺不到那麼多錢!
這也是很多人受不了出社會的原因,徹底的物化人。
好不容易有個工作,好像也不夠用……
你爸爸媽是農民,你爸爸媽媽沒有工作,你爸爸媽媽交的是新農合,你父母一個月的工資很低,一個月的退休金可能就隻有一兩千塊錢,甚至隻有幾百塊錢,那你突然就好像你的學習能力也什麼都不是了。
這是比起沒工作來的更打擊人的事情,也是為什麼說出社會要給自己一個好人設的機會,透露自己的貧窮,隻會讓更多人打擊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社會一下子就好像轉化成為了另外一個評判標準體係。
普通人沒工作的時候也難受,有了工作更難受。
但是其實這個難受從出生開始就有了,隻是學校用校服掩蓋了而已。
很多人是根本就適應不了社會的,所以說他走到社會上之後,他會覺得我好像突然不是最優秀的了,我好像是芸芸眾生裡麵最普通的一個,哪怕我成績再好,我跟彆人比起來,我的家境真的就是非常的落伍。
我就沒有什麼能力可以離開這個處境,有一部分聰明的人就會想,我是不是能夠找到一個更好的伴侶呢?
然後大家就會發現,走到社會上之後,我以前在學校裡麵,隻要我成績考的高分,就會有異性喜歡我,這套完全失靈了。
好像就變成了隻有家裡麵有錢,家裡麵有勢力,家裡麵怎麼樣怎麼樣,你才能夠獲得彆人的青睞和愛,很多人就為完全沒有辦法適應的了,因為他完全就是這個的失敗者,很多人就沒有辦法接受這件事情。
如果是對女生來說,更為殘酷,不漂亮就已經慘到離譜了,長得醜哪怕再善良也好,工作很好對待人很好,可是也很難找到真心喜歡她們的男生,除非家庭條件好到可以彌補。
男生還算是有遮羞布,畢竟男生隻要有錢,大不了多等幾年還能遇到合適的對象,女生年紀大了,就更不好找了。
現在每個人的閾值都很高,醜是比貧窮更恐怖的事情。
漂亮反而可以打破階級的存在。
畢竟有錢人找伴侶,如果漂亮,無論男女在擇偶市場都可以有個好出路。
人的一輩子,其實一出生的時候,這些就已經決定了。
所以說很多學生本科畢業之後,他還會想要考研,他覺得考研是能夠解救他的一個辦法,他能夠獲得更好的工作,可以規避一下這個在競爭中的劣勢,因為他家裡麵的家境可能確實也就不如彆人好。
如果他考研獲得了一個更好的工作,能夠進入高校,能夠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他就會覺得好像自己變強了,他能夠進入一個更好的企業,好像他的評分標準又變高了一樣。
所以說很多人看到了考研帶來的成功,就一股腦的又湧進考研,然後所有人都去考研了之後呢,就會發現,哎,不對呀,為什麼考研好像學曆也不夠用了,就會想要去考博士!
考了博士之後呢,就會發現,哎,我好像已經20多歲30多歲了,我到了這個年紀,30出頭的年紀了,哪怕我獲得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我好像在市場裡麵我也屬於是比較落伍的那一派了。
我周圍的人好像都已經有了穩定的家庭,而我在考試的時候,我並沒有獲得一個穩定的對象,我又好像變成了被淘汰的那一個。
那個時候雖然說你可能經曆了九九八十難,考了一個博士生出來我的一份穩定的工作,你還是覺得我好像又被社會淘汰了。
卷贏了還好,輸了呢?
付出的沉沒成本咋辦?
如果你獲得了一份工作還好,如果你沒有通過考博這個行為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很多人他其實就會覺得完蛋了,我的人生完蛋了,因為他就隻會考試這一件事情,你想讓他跳出去,那是完全不可能的。
即便是他自己,他不知道要怎麼跳了,他已經卡死在那個環境裡麵,因為他就隻會考試這一件事情,除了考試之外,他什麼都不會。
那你突然跟他說,你不要去考試了,你有彆的事情可以乾,你要不要去嘗試乾一下?
很多人其實他是會覺得惶恐,沉沒成本高得離譜,還讓我彆考試了???
他會覺得你在說什麼,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
我根本就不會那些東西呀,你為什麼要跟我說這些?
他其實是很惶恐的一個情況,所以說學生這層背景,真的是一個麻痹人神經的東西,很多貧窮的小孩家裡頭,他的父母是沒有意識的。
他父母也覺得,我那一輩好像我隻要考到大學,我的孩子就會有出息。
因為七八十年代甚至90年代的人,他們成長的路徑裡麵,隻要他們考到了一個本科以上的學曆,他們好像就會在找工作的時候占領一個優勢,大家都會覺得大學生比較有本事,就會優先招取他們。
所以你的家長其實可能也是陷入了誤區裡麵,他們覺得你隻要讀了大學,你出來未來肯定就會有個穩定的工作。
所以他們就拚死拚活,非得讓你去讀這個大學,因為他們自己也知道,他們自己競爭是失敗的,他們希望他們的孩子取得成功,他們也不知道其他的路徑,他們也沒有能力。
路徑依賴是一個很典型的現象,對很多思維固化的中年人來說,他們就隻有考試這條路和死路一條可以走了!
他們隻知道在他們那個時間段,大學生是天之驕子,所以他們的孩子也必須是天之驕子。
他們也不知道現在是個人就能考上大學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真正有能力的家長,他不會說一直逼這個孩子去考試,他有出路,他的孩子就算考了本科,考了專科,考了中專,考了專升本,就算文盲,人家都能夠托舉自己的小孩。
而很多家長他是沒有這個能力,他隻能夠通過不停的催促這個孩子,你自己要努力,你自己未來之後要自己給自己找出息,要找出路,不然的話,未來沒有人會幫你。
很多家長通過這種恐嚇的手段,然後讓孩子形成了一個很孤立無援的途徑,讓孩子覺得沒有任何人可以幫自己。
所以說學生就會不停的沉溺在校園裡。
因為校園就是最好的保護罩,象牙塔。
孩子也沒辦法,隻能覺得我好像隻要考上了研究生,我就是上岸了,我就能夠拖延幾年,然後又有幾年找工作的時間,去備考的時間,隻要能暫時逃避就行。
因為他們自己出來,他們也不知道去乾什麼呀。
每個人都會本能的選擇最適合自己生存的環境,當你發現某一個人好像處在一個很糟糕的環境,你根本就看不上,你非常希望他解救出來的時候,很大可能其實這已經是他能夠選擇最好的路徑了。
因為他已經耗費了十幾年20年的時間在讀書上麵,你想讓他拋棄以往的沉默成本,說,你不要乾這個了,你乾脆就去擺攤吧。
你去賣那個麵包,賣早點,賣腸粉,賣早餐,都能夠賺很多很多的錢,都比你去打工賺的多,雖然辛苦一點,至少你不用受那麼多年的寒窗苦讀了。
很多家長他們是覺得不行,如果我的孩子不能擁有一份穩定、朝九晚五的工作,那我的孩子就是廢了。
在這種觀念限製之下,好像隻有考到了那一條路才是成功。
就算你賣包子,賣早點,賣的再好都好啊,所有人對你的評判標準都是你不行啊,你太累了,你不穩定啊,你不能保證永遠賺那麼多錢,哎呀,你那麼累呀,你退休之後有多少錢啊?
講那麼多屁話,那你怎麼不說有的人一起床二十多歲就猝死了呢?
人生考慮那麼多,乾脆彆說了現在就去死算了!
很多人的評判標準是極度單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