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章 撣邦緬共根據地_重生在東北鬆花江上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東北鬆花江上 > 第二一一章 撣邦緬共根據地

第二一一章 撣邦緬共根據地(1 / 1)

撣邦是緬甸的自治邦之一,位於緬甸北東部,東北與雲南交界,東與老撾、泰國毗鄰,南連緬甸克耶邦和克倫邦,西接曼德勒與實皆二省,北靠克欽邦。

1962年3月,吳奈溫以防止國家分裂為由,發動軍事政變,推翻吳努政府實行軍人執政。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緬共開始在撣邦地區,開展武裝鬥爭,建立了根據地,設立了緬共人民軍東北軍區。

緬共是緬北產生動亂和軍閥割據,繞不過去的回憶。

(寫出來不好把握尺度,不寫說不清楚緬北的曆史。最後決定略過緬共這一道坎。)

緬共成立於一九三九年八月十五日。

五十年後的1989年9月,他們終於走到了革命的儘頭。101軍區司令員丁英,宣布脫離緬甸共產黨,成立了“克欽新民主軍”。當丁英將最後的決定通知德欽巴登頂主席時,這位戎馬一生的領導人,雙眼不禁落下了辛酸的眼淚。

不得已,德欽巴登頂等人隻有再次離開了101軍區。他們的去向也隻有一個地方,那就是北方大國。

德欽巴登頂旅居北方,在那裡度過他的餘生。

1989年開始,緬共分崩離析,分裂為:果敢、佤邦、小猛拉三個軍閥割據勢力,分彆轉向與緬甸政府和談。

一九六四年。緬甸吳奈溫總理赴北京,進行國事訪問,劃定兩國邊界線。按照國際慣例和政治上的考量,北方大國逐漸撤回軍事顧問,撤回大批知識青年,停止資金支持!

緬共領導下的軍隊很快就找到新的賺錢渠道,就是緬甸曆史遺留下來的賺錢方式,栽種銷售販運毒品,據某大國情報機構披露,緬共除了得欽巴登頂一人,緬共所有高層領導人,個個都是世界知名毒梟。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販毒製毒行為,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製裁,為了得到國際援助。緬共下屬各軍閥,開始在緬北地區,申請開辦博彩業批準執照,並在地方自治的大旗下,緬北電詐園區,猶如雨後春筍,蓬勃興起,

緬共解散以後,中央委員以上高級領導人,都由北方大國收養。

1997年12月24日,德欽巴登頂於北京病逝,享年83歲。

緬甸共產黨,經過50年的努力革命,最終降下了曆史的帷幕。

在五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出人、出錢、出力,派出顧問隊伍,在革命低穀的時候,做好人員安置和保障工作,文革期間,傳說有超過一萬名上山下鄉知識青年,胸懷把紅旗插遍全世界的偉大理想,走進緬北戰場,據傳在緬共101軍區,就有昆明營、四川營、廣州營、女子連,等等純知識青年隊伍,更因為他們有知識、有文化、腦子活、主意多、敢打敢拚,緬共旗下軍隊中高層領導人,有很多職位,都由知識青年擔任。

緬甸撣邦軍閥隊伍中,很多高層領導,都有是當年知識青年身份的傳聞。

甚至有人傳謠言,三家軍閥領導人本身,都有可能,也是當年的知識青年身份。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緬北軍閥割據,毒品肆虐,賭博電詐成風。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楊慎,寫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每當讓人讀起來的時候,總是令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儘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千秋功罪,誰來評說?

李一帆離開騰衝市,回到緬北撣邦老街。

罌粟並不是原產於緬甸。1852年,英國殖民者占領緬甸後,發現這片水土,是最適合罌粟花生長的理想之地,於是殖民者親自上山,言傳身教,誘使當地居民大麵積種植罌粟。細小如芝麻大小,褐色的罌粟種子一撒,罌粟花逐漸在這片土地上開始瘋狂蔓延,在漫山遍野的山區的耕地上,便開出了豔麗的誘人之花,奔放而妖冶,充滿誘惑卻飽含毒汁。在撣邦的部分地區,罌粟種植已有100多年的曆史,據說,“金三角”的毒源,就在其中。

緬甸雖積極禁毒,但毒品問題依舊屢禁不絕。儘管政府嚴厲打擊,但消滅了一批,又有一批毒梟崛起,並在緬北地區,生出了一個又一個“開滿罌粟花的墳墓”。

在全球範圍內,緬甸的罌粟種植麵積,位居第二位。

空間裡取出一部分中藥的丸散膏丹,化身中醫的李一帆,沿著撣邦地區的道路,逐漸向金三角中心,泰國大其力接近。

在緬甸金三角栽種罌粟,種毒、製毒、販毒的人,不僅僅緬共培養出來的幾支軍閥部隊。

還有一支國民黨的潰兵,也來到了緬甸金三角地區。

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軍節節敗退、大勢已去。但仍然有一些國民黨軍官不甘認輸,他們與蔣介石一樣,都想著“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時刻準備東山再起。尤其是大多數非嫡係精銳的國民黨軍,都被蔣介石留在大陸自生自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萬人嫌心死後,裴少撿回家當祖宗 情劫 LOL之破防李哥,我輩義不容辭 阿成和三舅 我那零緋聞女鵝在綜藝裡談戀愛了 巽風和吹王者歸 南洋機仆 開局驚豔美女,從此一路向西 我的召喚獸是異形 分手後,才發現她閨蜜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