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國立博物館,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館,位於東京台東區上野公園北端,創建於明治四年,建築完工於1938年。
它由一幢日本民族式雙層樓房,左側的東洋館、右側的表慶館以及大門旁的法隆寺寶物館構成,共有43個展廳。
東京國立博物館,擁有的眾多珍貴文物中,首推日本政府所指定的87件國寶和610件重要文化財產,而這些頂級文物中,有一批是來自於中國宋元明時代的繪畫與書法作品。
在“中國繪畫書法”陳列室中,僅南宋李生《瀟湘臥遊圖卷》、南宋李迪《紅白芙蓉圖》、南宋梁楷《雪景山水圖》和元代因陀羅《禪機圖斷簡寒山拾得圖》4幅作品,獲得了“日本國寶”的桂冠。
其餘珍貴繪畫還包括南宋馬遠的《洞山渡水圖》,明代朱端的《寒江獨釣圖》,清代趙之謙的《花卉圖》等。
而書法作品則囊括了黃庭堅、朱熹、趙孟頫、八大山人、鄭燮等名家作品。
東洋館中,主要展出的是中國藝術品,占5個陳列室,展品有史前的石器和彩陶,商周的青銅器,漢代的陶器和畫像石,魏晉南北朝時期,龍門石窟的佛像,唐代的金銀器和三彩,宋、元、明、清的瓷器和書畫等,有些文物已被列為“國寶”、“重要文化財”級文物。
露天陳列有遷移來的黑門、校倉等建築,還有石棺、石像、石獸、石柱等。
館內有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至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
在這裡可以看到琳琅滿目的商周青銅器和玉器,春秋戰國以後的各種銅器、漆器、唐三彩、瓷器等,漢晉南北朝的各種石刻造像,曆代書法繪畫作品。
一號展廳名為“中國雕刻”的特彆展覽,26件南北朝與唐代的文物,大部分是來自中國陝西省西安寶慶寺、中國山西省長子縣、山西省雲岡石窟、河北省響堂山石窟等地的石佛造像,比如唐代寶慶寺如來三尊佛龕、天龍山石窟第21窟如來像,也有少量隋代金銅造像如勢至菩薩立像。其中,6件公元703年至704年間,寶慶寺石佛造像甚至可考人名,比如德感造十一麵觀音龕、姚元景造如來三尊佛龕、高延貴造阿彌陀三尊佛龕、李承嗣造阿彌陀三尊佛龕、蕭元造彌勒三尊佛龕、韋均造如來三尊佛龕等,具有極高的史料研究價值。
李一帆在博物館流連忘返,參觀了三天時間。
始終拿不定主意,是全部收回?還是當場炸掉?還是等待後世國家強大了再收回祖國?
自己收回?明年就是文革時期,要轟轟烈烈地破四舊,你想乾啥子嘛?
全部炸掉?這是暴殄天物的敗家行為。要正視自己的民族在贏弱的時候,文物被強盜奪走了,後世難道中國永遠都是奴才?
相信有一天,華夏大地上,會有一個個英雄豪傑輩出,會挺起腰杆,喊出世界最強音,小鬼子,把盜竊我的寶物送回來!
東洋館的第二層可以說就是“中國專館”,一共五個陳列室,其中四個為“中國考古”,剩下一個是“中國繪畫書法”。
“中國考古”的第一陳列室,是從新石器時代,到漢代出土的早期文物,一共111件展品,涵蓋了骨器、石器、陶器、玉器、青銅器等品種。
陶器部分,有中國甘肅省、青海省出土的齊家文化紅陶雙耳壺、褐陶水差形土器,有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的商代白陶豆,西周時代的灰陶鬲,中國河北省易州出土的,戰國時代黑陶磨光紋小壺、夾砂紅陶鬲,中國安徽省壽縣出土的戰國時代彩釉壺,等等,曆史脈絡清晰,縱向延伸完整。
玉器部分,既有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玉斧、玉璧、玉環、玉飾,二裡頭文化,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玉刀,也有商周時期的饕餮紋佩玉、龍紋佩玉、玉龍、玉魚、玉鳥,戰國時代的琉璃象嵌玉、夔龍紋玉。
東洋館裡的金屬文物種類很多,以武器為例,比如商代的銅鉞、銅矛,春秋戰國時期的銅戈,比如中國雲南省、四川省出土的戰國前漢時期的銅柄鐵劍,中國陝西省興平縣出土的鍍金銀銅刀。至於典型的禮樂、祭祀用青銅器,不論是工藝好的簋、爵、鐸,還是帶有銘文的大尊、大鼎,東洋館二層內均有一定數量的陳列。
看到這麼精美絕倫的青銅器,李一帆再也忍不住了,對空間內所有的藏品,洛陽煙雲澗出產的青銅器,做一個全麵係統的檢查,隻要和展櫃內的展品,大小樣子差不多,李一帆就立即站在參觀位置,利用意念的力量,快速的進行真假青銅器互換。
可惜,大小模樣差不多的青銅器,能互換的隻有四件文物,其它的大小模樣差距太大。
看來要回去河南,找一下石佛寺的周老頭,再拿幾顆人參,換一些和博物館裡一模一樣的青銅器,下一次來日本參觀博物館的時候。再找機會互換一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