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藤條捆成一捆捆,然後運回打穀場。
打穀場裡漢子們都在搭建草棚,雨水濕透了每個人的衣裳,但沒有人停下手中的動作。
他們相互協作,有的將竹子切割成合適的長度,有的則鋪茅草屋頂。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天邊漸漸泛起魚肚白。
就在黎明即將破曉之際,最後一座草棚也宣告完工。
此時,所有的難民終於都擁有了一個可以遮風擋雨的棲身之所。
另外,還多出了幾個空草棚,一整晚陸陸續續有一些難民趕來。後麵肯定還會有難民進村,這些空草棚是留給他們用的。
為了方便難民換下身上濕漉漉的衣物,沐楠還用油布圍了幾個隔間。
村長一晚上也沒有閒著,他組織村裡的其他村民將自家閒置不用的門板或者木板搬運到打穀場上,並找來石頭墊著。
這些難民在決定逃難之前,都做了充足的準備。
除了必備的糧食之外,連油鹽醬醋等調味品也一並裝在了板車上。
用於抵禦寒冷的棉襖、厚厚的被褥,日常做飯所用的鍋碗瓢盆,甚至包括各種鐵質工具,比如菜刀、斧頭等等,無一遺漏地全都背在了身上。
尤其是那些家裡都大鐵鍋的,都帶著在,要知道一口鐵鍋要一兩多銀子。
對於普通人家來說,這絕對算得上一筆不小的開支。
有了這些門板和木板,難民們便能夠把隨身攜帶的被褥從包裹中翻找出來,平整地鋪展開來。
讓老人和孩子們能躺下來休息一下。
這一晚,對於這些曆經風雨、飽經滄桑的難民們來說,簡直就像是一場夢幻般的救贖。
寒冷和饑餓如影隨形地侵蝕著每一個人的身心時,嶴山村的善良村民們卻為這些可憐的人們帶來了溫暖與希望。
不僅讓他們喝上了熱氣騰騰的紅薯糙米粥,還搭建起一個個草棚,讓他們在裡麵,能夠烤火取暖,熊熊燃燒的火焰,讓他們暫時忘卻一路奔波的艱辛。
難民們身上濕漉漉的衣服也已經換成了乾燥的衣物。
這一晚,嶴山村的村民如同冬日裡的暖陽,照進了每個難民的心窩,讓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和安慰。
每個難民的心中都充滿了對嶴山村村民的深深感激之情。
然而,天公似乎並不作美。
清晨時分,天邊泛起的魚肚白並沒有帶來陽光的照耀。
傾盆而下的大雨依然沒有絲毫停歇的跡象。
豆大的雨點砸落在地麵上,濺起一片片水花,仿佛在訴說著大自然的無情。
草棚裡的難民們緊緊地相互依偎著,試圖從彼此的身體上汲取一些溫暖。
他們半睡半醒地打著盹兒,偶爾被一陣冷風吹過,便會不自覺地顫抖一下,但很快又重新陷入了迷蒙之中。
儘管環境依舊惡劣,在這裡,他們卻找到了一絲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