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盤子裡剩餘的菜肴倒入小鍋子裡,就擺在桌子上,午時繼續食用。
午時一到,在泥爐裡加入炭火,熊熊的火焰舔舐著鍋底,蔣鍋中的食物加熱後,即可食用。
畢竟今天沐家人可沒有閒下來的時間,依然十分忙碌,有許多事情要做。
婦人們紛紛湧向廚房,準備幫忙製作糯米圓子和秈米粉圓子。
這兩種圓子是這個朝代的傳統美食,每逢過年都必不可少。
而男人們則依然要扛起鋤頭,前往後山開荒。
他們要開墾出這些山地,用來種植紅薯和玉米。
與此同時,王清兒的大棚也在不斷擴建。
如今,大棚的麵積已經達到了四十幾畝,其中有好幾畝專門用於育苗。
在這些大棚裡,各種各樣的蔬菜茁壯成長,有辣椒、西紅柿、莧菜、空心菜等等。
除了蔬菜外,大棚裡還培育著鮮花、薄荷、艾草、蘆薈等植物。
畢竟,沐家還靠著香胰子、潤膚膏、潤唇膏等產品賺錢呢。
這些大棚裡的農作物都安排了專人負責打理,這些人都是種田種地的行家,對農作物的生長習性和管理方法了如指掌。
廚房外麵的空地上,擺放著好幾張桌子,上麵鋪著厚厚的木板,看起來十分結實。
廚娘們將蒸熟的糯米飯倒在菜板上,然後雙手持菜刀,熟練地咚咚剁了起來,要將糯米飯剁爛。
今天要做的這兩種食物,在當地大年初一的餐桌是必不可少的。
王清兒雖然對這些食物的做法不太了解,但她還是靜靜地站在一旁觀看著,好奇地想知道這些美味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糯米圓子的製作方法相對複雜一些。
首先,要將糯米飯剁爛,豬肉也要剁成肉沫。
再將剁爛的糯米飯裡加入一些剁碎的肉沫,攪拌均勻。
然後,根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食鹽進行調味,再將其搓成圓子形狀。
最後,把搓好的圓子放入熱油鍋中,用小火慢慢炸至金黃色,撈出瀝乾油份,糯米圓子就做好啦,可以直接食用。
可以存放許多天,後麵要吃可以蒸一下或是放進小鍋子裡煮一下即可,很方便。
而秈米圓子的做法則簡單一些。
需要先把大米磨成細粉,然後用開水將米粉燙熟,揉成一個麵團。
如果覺得麵團太硬,還可以適量加入一些糯米粉,這樣能讓秈米圓子的口感更加鬆軟。
同樣,在揉麵的時候也要加入適量的食鹽進行調味。
揉好的麵團搓成跟鵪鶉蛋差不多大小的圓子,而糯米圓子則要搓得比雞蛋稍小一些。
王清兒興致勃勃地提議,可以在這兩種圓子裡稍微加入一些生薑粉和小香蔥,這樣味道肯定會更加豐富多彩一些。
廚娘們聽到後,自然不敢搏了東家的意思,毫不猶豫地安排人去地裡拔一些香蔥,清淨切成蔥花,將這兩種調味品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