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深思熟慮,汪村長決定每家隻分給他們八分地作為宅基地。
這些難民們也沒有意見,都欣然同意。
實際上,這樣的宅基地麵積已經足夠大了,他們目前根本沒有能力建造那麼大的院子,而且還能多出許多地方來種些蔬菜,解決各家的日常生活需求。
劃分好宅基地之後,接下來自然就是分配田地的環節了。根據東梁國朝廷的規定,每個成年人都可以免費獲得一畝上等田和半畝旱地,也就是五分地。
男子需要等到十五歲才能分到免費的田地,而女子則要等到出嫁之後才能獲得屬於自己的田地。
值得慶幸的是,這一百五十七戶人家的人口並不是很多,所以村裡的田地足夠分配給他們。
這次分配完畢之後,村裡的公共上等田地就隻剩下不到一百畝了。
不過,山地的數量還是相當可觀的,前後加起來有上萬畝之多。
不過山地除了沐家也不會有人願意買的,王清兒除了之前買的那些山地,後來又將長蘆薈的那一片都買了,還連帶著邊上的一片竹林也買了。
之所以要買竹林,也不是為了竹筍,而是為了那些竹子,她日後想要做的東西需要大量的竹子。
村民們通常隻會在後山的邊緣活動,並不會深入到山的深處。
主要是因為他們擔心深山裡會有野獸出沒,如果運氣不好遇到野獸,那可是得不償失了。
村民們除了免費分配獲得田地之外,他們還可以選擇自行購買田地,或者通過開荒來免費獲得。
開荒的好處是,前三年都不需要繳納賦稅,但是到了後麵,就需要按照規定繳納糧稅了。
這次朝廷針對難民頒布了一項特彆的規定,難民們可以免除五年的苛捐雜稅!
這意味著他們開墾出來的荒地也能在五年之後才需要繳納賦稅。
正因為如此,這一百五十七戶人家都沒有選擇用銀子購買田地,主要還是因為他們手裡並沒有銀子。
都想著隻要這一年勤勞肯乾,多開墾一些荒地出來也並非難事。
這樣一來家裡種出來的糧食不用繳稅,足夠家裡人吃了,若是年景好,還能賣些銀子補貼家用。
田地分配妥當之後,汪村長建議這些新村民們先集中精力打理好自己的田地。
等到春季耕種結束之後,再著手建造房屋。
目前,他們可以暫時居住在村口的草棚裡。
既然現在大家都已經成為了嶴山村的一份子,村裡的人們自然不會對他們有所防備。
於是,那些婦人們常常會前往村子後麵的山裡,挖掘一些野菜回來。
野菜既可以與糙米一起煮成粥,也可以直接做成野菜團子食用。
王清兒得知有這麼多戶人家在村裡安家落戶,心中還挺開心的,自己家裡將來找人做工就方便許多,自己村裡就能滿足。
她特意安排人給每戶人家送去了一些蔬菜種子,並且每家還額外贈送了兩斤肥肉和一大碗剁好的雞肉,每家還分了一包食鹽和一碗自製的辣椒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