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此時的沐霞卻完全沒有察覺到那些婦人們話裡話外的嘲諷之意。
她滿心歡喜地沉浸在兒子的抓周活動中,尤其是她兒子第一個抓起的玉簪子送給了她,更是激動不已,高興得合不攏嘴。
心想自己的苦沒有白吃,兒子以後肯定會很孝順她。
沐霞抱起兒子,在他那粉嫩的小臉蛋上狠狠地親了好幾口,嘴裡還不停地念叨著:“我的好兒子真是太孝順啦,這麼小就知道送玉簪子給娘親。”
林夫人看到兒媳婦如此這般,頓覺沒眼看,尷尬得能扣出一座三進的大院子來。
王清兒聽到沐霞的話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無奈。
她理解孩子還小,需要父母的嗬護和引導,但沐霞這種一味縱容孩子的做法,實在讓她難以苟同。
王清兒深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來指引他們。
如果總是讓孩子覺得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是對的,那麼他們就會逐漸形成一種自我中心的思維模式,認為自己的行為都是合理的,無需他人的指正。
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任性和自私,難以接受他人的批評和建議。
一旦將來他做錯了事,而沐霞再去責備他時,孩子可能會因為無法接受而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可能會對沐霞產生反感和疏遠。
更糟糕的是,如果沐霞本身就認為兒子做什麼都是對的,那麼這個孩子就很有可能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被毀掉。
畢竟,俗話說得好,“慈母多敗兒”,過度的溺愛往往會導致孩子的成長出現問題。
就在王清兒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突然從隔壁屋子裡傳來一陣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
她的心頭一緊,立刻豎起耳朵仔細聆聽,很快就分辨出這是安安的哭聲。
安安的哭聲讓王清兒心急如焚,她顧不上周圍的人,急忙用力擠開身邊的人,朝著孩子們所在的屋子快步走去。
在擠過人群的過程中,她還不停地向旁人道歉:“不好意思,麻煩讓一讓,我女兒哭了。”
女兒撕心裂肺的哭聲讓她著急不已。
王清兒的心中充滿了擔憂,她不知道安安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會哭得如此傷心。
她隻希望能夠儘快趕到安安身邊,弄清楚情況並安慰她。
她突然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無助。
甚至感覺房子太大了也不是件好事,一門之隔的一段距離,
那扇門雖然近在咫尺,但她卻是走出了萬裡長征的感覺,每一步都沉重無比。
當她終於走到門口時,眼前的景象讓她的心猛地一沉。
“安安乖,不哭啦!”
隻見萍兒正抱著安安輕聲哄著,安安的哭聲在空曠的房間裡回蕩,顯得格外淒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