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姐、阿姐!好了沒?”小桃、阿棠在外麵饞的不行。
“好啦,來嘗嘗!”蘇櫻回道,裝了一小碗,“小饞貓,拿去吃吧!”
倆丫頭端著跑了,坐台階上,你一粒我一粒吃起來。
媽呀,太香了,酥酥脆脆。
“這豬肉沒膻味?”宋玄羽連著吃了好幾粒脆哨,脆皮,後知後覺。
“梧州養的豬都是劁了的,自然無膻味兒!”蘇櫻回道。
宋玄羽、劉師爺手一頓,默默瞥了眼福旺、福禧,兩人恍若未聽到,悶頭吃脆哨。
“梧州的豬都是劁過的?是此地特有的養豬傳統?”宋玄羽沒想到養豬大有玄機。
“前年興的,不過豬長得太慢,一年半才出欄,但劁了的豬,肉質鮮美,比羊肉好吃。”蘇櫻介紹道。
“小蘇大人想出來的?”宋玄羽問。
蘇櫻笑笑,“味道如何?”
“梧縣如今共有多少生豬?”宋玄羽問福禧。
“這個未統計,前年推廣,到如今也不過一年半,應該不多。”福禧回道。
“這胡…”宋玄羽頓住話,不便當眾點評前任,如今自己的頂頭上司。
“回去,讓各村報數,以後逐步擴大規模。”宋玄羽對劉師爺道。
“再給邢台老家去信,也讓家裡照此法養豬。”
蘇櫻驚訝抬眼,這是第一位如此重視養豬的官員。
前麵盧照時提供了豬苗,在全州府推廣,後續並未再跟蹤,甚至都未統計。
胡縣令就更不用說了,不反對,但也並未納入工作重點,包括林縣丞、其他各縣都如此。
技術有推廣,但並未將養豬提升高度,都是可有可無。
反倒是這位宋縣令,吃了幾口脆哨,就引起重視。
“劁豬技術全州府會的人不少,各縣專門培訓過,守軍裡的獸醫都會這手藝。
宋大人統計生豬,作何打算?”蘇櫻想聽聽蘇玄羽是怎麼看待生豬養殖。
“豬不同於羊,羊必須散養,每日趕到外麵吃草,沒有大片草原不行,占用大量耕地,南方無法大片養殖。
豬不一樣,豬可圈養,雜食,雖出欄慢,但可喂養之物多。
劁豬去掉膻味兒,肉質鮮美且肥嫩,屬實比羊更實用。”宋玄羽侃侃而談。
“咦,宋大人如此中肯,想來對牛羊豬多有鑽研。”蘇櫻欽佩這位宋大人,見多識廣。
“端看北方遊牧者,何為遊牧,皆為牛羊啃食草地。
我等漢人乃農耕為主,耕地是漢人生存根本,怎能因牛羊而浪費大量耕地?豬去掉膻味,便是最好的替代物。”
宋玄羽著實沒想到這裡還有這驚喜。
任期內把養豬業大力推廣,做成繼蜂蜜、茶油、紅糖、豆製品、彩絲製品之後的又一嶺南特色。
一旦發展起來,再開發各種豬肉吃法,要不了多久便會普及大江南北。
宋玄羽說著,手裡筷子沒停歇,“要是再有美酒,就更美了!”
煮的菘菜煎蛋麵,翹頭是脆哨、脆皮。
每人一大碗,全吃撐了。
“生豬養殖大有可為!”宋玄羽撫著圓滾滾的肚子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