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婆隻看到大海健健康康無憂無慮地成長著,卻並不了解大海的內心世界。大海曾經有兩個最為煩惱的事,一個就是到底有無爹娘的事,再一個就是想當老大卻總當不上的事。經過向姥娘詢問核實,他知道自己確實有爹娘,隻是他們暫時回不來,這個煩惱算是解除了。可第二個煩惱事,卻是姥娘還不知道,大概也是幫不了他的。
六七歲之前,大海要去哪裡玩,都要聽姥娘的,最起碼要告知姥娘,並且每次在外麵玩的時間也不長,隻要姥娘一喊,他就回到姥娘身邊。可從七歲這年,好像突然就長大了不少,自主意識大大增強,具體表現嘛,一是去哪裡玩不再經過姥娘允許,也不告訴她;二是去的地方多了,距離遠了,在外邊玩的時間也長了,扔下飯碗就往外跑,除了在蒿裡山四周,還往東跑到奈河、往北跑到泰山腳下,往南跑到泮河;小夥伴也越來越多,經常在一起的十幾個,最多的時候,他們的隊伍達到二十多人,成了蒿裡山周圍人數最多、力量最強的一支隊伍。
本來大海隻是跟著大家一起玩。隨著年齡增長,個子慢慢長高,尤其是他經常想出一些主意、做出一些事情,令小朋友們服氣,他的影響力慢慢的就大了起來。有一次,在蒿裡山西麵的一個大車店門口,大海看到很多人出來進去的,這些人大多是成年人,他們當中有車夫有前來坐車的,還有送貨的,也有跟他差不多、比他大一點或者小一點的孩子。大海正站在牆根看著出來進去的各色人等,不經意間,一低頭看到牆根兒有一個螞蟻窩,螞蟻們成群結隊出來進去,似乎很是忙活。他又瞥見手上拿著的樹枝,突發奇想,蹲了下去,用那根樹枝去摳螞蟻窩。他本是想看看螞蟻窩裡麵是什麼樣子,也想試一試往來穿梭於大車店的人們會有什麼反應。果然,來來往往的人見他專心致誌在那裡挖呀挖一直挖個不停,並且精力如此專注,覺得稀奇,又不明所以,有人就湊過來看,有的彎著腰伸著脖子探著頭,問他:“喂,小夥計,你在挖什麼呢?”
大海頭也不回、很是淡然的說:“挖寶貝。”
一聽挖寶貝,那人更覺稀奇,就提高了聲音,問:“挖什麼寶貝呀,這裡有寶貝嗎?”
這一高聲發問,引得更多人圍了上來,越聚越多,聚過來的人圍成了一個圈兒,一層兩層三層,後麵的人看不到就用力往前擠,不多會兒的功夫,這個地方就成了一個人堆,後邊的紛紛在問,“挖什麼?挖什麼?”
前麵的就說“挖寶貝,挖寶貝!”
大海感覺到人越聚越多,並且打聽的聲音議論的聲音也越來越大,後來簡直可用人聲鼎沸來形容了。他覺得既好笑又好玩,就利用個子小的優勢,就從人縫裡鑽出去了。離開這一堆人之後,他回過頭來,就招呼幾個小朋友說,“你們看,他們都在看我挖的寶貝。”
小朋友們驚訝地問他:“啊?你挖的什麼寶貝呀?給我們看看,看看!”
起初,他故意攥著兩個拳頭,把拳頭還提到胳肢窩位置說:“不給你們看,不給看!”
小朋友們一定要看,並且要來硬的,上來扒他的拳頭。他這才把兩手一攤,說:“嗬嗬,我沒有,我還沒挖出來呢,他們就把我擠出來了。你們看,他們在挖,你們去看嘛,看看挖到沒?”
小朋友們過去一看,那麼多大人都在那裡圍著,中間也有一些大點的孩子,他們擠不進去,就又回來問他,“到底什麼寶貝呀?給我們說說嘛。”
大海這才說:“傻嗎?老子玩他們耍他們呢,你看,好玩吧?他們都是大人,可他們都聽我的,哼!”
就這事兒,小朋友們一傳十十傳百,說他有挖寶貝的本事,也有的說他有發現寶貝的本事,還有的說他能指揮調動很多大人。彆人就問這些小朋友,他能調動多少大人呀?他們隻說很多很多很多,一大堆,反正是很多。
這隻是宋大海諸多稀奇事兒的一件,而就是這些事兒,使他的影響力在小朋友們當中逐漸擴散,他也慢慢的成了小朋友們當中的一個小領袖,他想當這個小領袖,他也願意當,可是他就是當不了老大。在他們這支隊伍當中,到最好的時候他也隻是個老三。原因嘛很簡單,一是他個子矮,他們這個隊伍當中那個叫王闖的老大、叫李二虎的老二,個子都比他高一頭,腰和胳膊腿都比他壯的多;第二,老大比他年齡大四歲、老二大三歲多,俗話說一歲年紀一歲心,年齡比他大那麼多,自然心眼也比他要多。可是漸漸地,小朋友們就覺得老大老二的心眼兒比老三差的遠了,特彆是老三出的一些主意,老大老二隻要照著辦了,他們就玩的格外高興,並且常常有所收獲。
有一件事足以說明。那是他七歲那年的深秋的一天,栗子、核桃、蘋果等乾鮮果子已經都收了,小鋪子裡都有。可是要想吃到這些好吃的東西,自然是要花錢的。小朋友們家裡沒有幾個富裕的,富裕的孩子都去上學了,隻有他們這些家境一般甚至很差的,才整天在外麵瘋跑瘋玩,可是大家又饞得不得了,都想吃一點。誰都知道,家裡沒有錢買,回到家裡更吃不上。在這城裡,又不像農村,誰誰誰家裡能有一棵什麼什麼樹。大海家的小院裡倒是有一棵石榴樹,可是結的幾個石榴,早就被姥娘摘下藏起來了。隔幾天拿出一個來給他吃,也是一個石榴掰成幾塊,每次讓他吃一小塊,其餘的再留起來,給他慢慢吃。即便這樣,彆的小朋友也沒有大海的這樣的福氣,不可能經常吃到石榴或是其它的果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