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著梁山走了一天,大龍才感覺到梁山原來是這麼大,光這梁山周圍的水麵,就有方圓八百裡;難怪來的時候,坐著大船行駛了那麼長時間才到了梁山腳下呢。白天這一看,才發現昨兒傍晚看到的,僅僅是梁山的縮影。其實,在八百裡水泊包圍之中的梁山,山形奇特,四麵高山鑲嵌著半山腰一塊方圓五六裡的平地;在這塊四麵環山的巨大平地上,建有忠義堂、宛子城,梁山高層人物和眾頭領們的住所,梁山軍的訓練場和演武場;山的四麵八方建有六大關,八大寨;南山腳下,是八百裡水泊的最大碼頭、也是最大的開闊地帶金沙灘,是梁山軍隊舉行出征和凱旋儀式的廣場;東山腳下是蓼兒窪,西山腳下是鴨嘴灘;梁山上的各寨,從大寨到各個分寨,雖大小不同,但建築樣式都差不多,那雕樓、遠望塔、寨牆及垛子等軍事設施都建得非常堅固。看著這些,他很自然就想到了靈岩山上,至今都沒有任何軍事設施,可見自己和靈岩山上的人有多麼的孤陋寡聞,見識簡直少得可憐。這麼一想,他就覺得靈岩山寨被花榮輕易占領,自己也被押到這裡來,實屬再正常不過。
由此他又想到老爹安排讓他上學練武,實在是老正確老正確的決定。真要想在這個世上成點兒事,即便是當土匪,沒有點學問,沒有點能耐,沒有點武功,沒有點心機,要當到爹這個份兒上怎麼可能?因此他暗下決心,按照爹的囑咐和要求,好好讀書,好好練武,學一肚子的知識、練出一身本領,何愁成為花榮那樣的頭領,又何愁給老爹爭麵爭光、增色添彩?
其實,宋江籌劃把大龍弄到山上的時候,就對大龍到梁山後的學習教育和培養作出了計劃安排。他給大龍設定的是每天從早上到午飯前練武;下午,上文化課。文化課的老師,吳用主動請纓,從石碣村請來了自己的好友、也是多年在村裡教小學的楊先生擔任大龍的老師。可這練武,跟誰練、怎麼練呢?梁山上當時已經聚集了八十多位好漢,武功高強的比比皆是。可要教好自己的兒子,把兒子培養成武功高強的人,一定得是跟自己貼心知己並且武功特彆出眾者。符合這個條件的,唯有花榮。花榮是自己標準的小迷弟,跟自己最投緣最知己也最貼心。於是,宋江便把自己的想法說給了花榮,同時讓花榮帶人去靈岩山接大龍。
花榮很是高興地說:“還是哥哥眼光長遠。既然哥哥讓我去接賢侄,那就等把賢侄接來之後,咱再做具體商量?最起碼得弄清楚賢侄有無功底,有的話,功底有多厚,咱也有個針對性,也好決定從什麼層次教起;不管做啥事,沒個針對性豈不是徒勞無益?”
花榮去了一趟靈岩山,大體摸到了大龍的底細。因此回來之後,第二天上午,他就主動來到了宋江的屋裡。宋江因為頭天晚上被兒子逼問母親的事兒,腦子裡亂成一團麻,一夜幾乎沒睡。想來想去,覺得自己不論是從對得住父親,還是對得起祖宗的角度,無論如何也要把這個兒子培養好,教育好。隻要把兒子培養成一個文武雙全的人物,將來自己帶領梁山人歸順了朝廷,成為朝廷高官的時候,兒子也能接上自己的班,真正實現光宗耀祖,那時候他才能夠真正向祖宗告慰。
正是有這樣的想法,儘管一夜沒睡,身心俱疲,可當花榮進門的時候,他還是以他那招牌式經典性的笑容,迎著花榮說道,“哎呀呀,華榮兄弟呀,靈岩山一行可讓你受累了,你哥我感激不儘哪,快坐快坐。”
花榮坐下後,直接就說:“哥哥,我來就是再跟你商量一下賢侄學練武功的事兒。”
宋江道:“哎呀,這真是不謀而合呀。我也正想找你呢。”說著,親自給花榮倒上茶水,說:“這可是上好的武夷紅茶,先喝一杯,暖暖身子。犬子的事兒,你都想好了?”
花榮說:“從哥哥你交代了,我就沒住下琢磨這事,這回去靈岩山跟賢侄打交道,我看到了賢侄一個最大的長處:特聰明,善應對。通過我跟賢侄一番交道下來,我對賢侄的修養、性格、處事能力,應變能力,近距離做了些考察,我發現賢侄啊,要是經過很好的學習教育的話,定能成為張良諸葛式的人物啊,要是讓他做一個武將,定是可惜了,最起碼也得做一個吳用軍師這樣的人物啊。”
宋江欣慰地說:“你能這麼高看犬子,哥哥我高興啊,可是眼下也好,往後若乾年也好,咱們吃這碗飯,光靠那秀才一般的本事可不行噢,還是得要文武雙全。你說吳用軍師這樣的人物,你可知道吳用軍師他就是文武雙全的?”
這話把花榮說愣了。花榮道:“吳用軍師,他會武功?”
宋江:“賢弟,這你就不知了吧?吳用軍師那武功還不是一般的水平。你問劉唐,再問雷橫和朱仝,當然你最好是問晁天王,吳用軍師那根銅鏈你見過嗎?他玩得好著呢!你們以為他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嗎?僅僅是一個白麵秀才?可不是!他真要用那銅鏈跟人打鬥,劉唐都甘拜下風呢!你再看那張良,善使一把銅錘,厲害著呢。更有諸葛孔明先生,他可是大軍事家,豈能以一個謀士所能衡量的?所以我就想讓犬子,最少也能像吳用軍師這樣,最起碼得勝過他爹我呀。我雖然會點武功,在你們的麵前,那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啊。我的優勢可不是武功,不就是這點名聲嗎?孩子要是再走我這條路,他可積攢不出我這樣的聲望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