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李忠離去,張阿難眼光閃爍,隨後,趕緊拿著信件,進入太極宮內。
當張阿難進入太極宮後,就看到內殿裡麵,有六個人,正各自坐在李世民的下首。
剛才,下朝之後,李世民就留下了幾位重臣。
今日在朝會上,李世民將吐穀渾襲擾邊關的軍情拿到了朝會上商討,原本李世民以為,朝臣們會統一意見,攻打吐穀渾。
可是,事實卻是,大部分朝臣都不同意。
商討一番後,反對的居多。
看到這般情況,李世民也是沒有料到,最後隻能暫時壓下。
待到下朝後,李世民留下的幾位重臣,想要一起商討一下。
李世民留下了七個人,這七個人,如今也是大唐之中,最有權力的人。
其中,有趙國公長孫無忌,鄭國文貞公魏征,梁國公房玄齡,申國公高士廉,魏國公李靖。
這七個人留下來之後,李世民和他們一番商討後,並沒有得到李世民想要的結果。
大部分人反對攻打吐穀渾,並不是害怕戰爭,大唐怎會怕戰爭的。
隻不過,如今並不是攻打吐穀渾的好時機。
李世民覺得,休養了五年時間,大唐的國庫可以支撐這一戰了。
可是,當房玄齡告訴李世民,大唐的國庫空虛,不足以支撐這場戰爭的時候,李世民這才知道大唐國庫的真實情況。
李世民之所以被被人稱作千古明君,就是因為李世民識人善用,時常自省吾身,不是一個獨斷專行的人。
知道事不可為,李世民沒有一意孤行,隻是問了房玄齡需要幾年,大唐國庫才能充盈?
房玄齡告訴李世民,大概還需要三年。
當李世民知道還需要三年後,便忍下想要和吐穀渾一戰的衝動,等待時機。
當李世民決定三年後,再和吐穀渾一戰後,這場小朝會便要散了。
這時候,等待許久的張阿難來到了李世民身邊。
“陛下,太上皇讓人送來一封信?”
張阿難說這話的時候,剛要準備離開的長孫無忌,高士廉等人,聽到這話的時候,腳步不由得一頓。
李世民聽到張阿難的話後,也是愣了一下。
父皇派人給他送信?
多少年了,父子二人沒說過一句話了,更不要說送信件了。
今天這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李世民愣了一下後,臉上帶著一絲焦急,開口問道。
“信中說了什麼?”
張阿難一聽,連忙搖頭。
“陛下,奴婢也不知道。”
李世民聽到張阿難的話後,也懶得胡思亂想了,直接道。
“拿來。”
張阿難一聽,趕緊將李淵送來的信件,遞給李世民。
李世民直接拿過信件,然後打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