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說,黃尤其,王瑞知二人正在查林雨的底細。
就說林雨,出了縣衙之後,便坐著馬車向著林家村而去。
林家村所處的地方,雖然有山有水,但是,周遭環境卻極為貧瘠。
都說古代因為沒有工業汙染,所以一定是綠山青水,碧水藍天。
沒穿來之前,林雨也信了這話。
可是,穿過來後,才發現這完全就是鬼話。
什麼綠山清水,碧水藍山的,並沒有。
長安城人口太多了,哪怕外圍的縣城,人口也是越來越多。
幾百萬人口,一天的消耗資源那是海量的。
不說其他,就說這柴火,柴火是每家每戶的必備品。
而這些柴火哪裡來?
自然是砍伐長安城周圍樹木。
林雨一路去往林家村的路上,就沒見到綠色的樹木,都是光禿禿的一片。
風一吹,滿天都是灰塵。
要說這唯一的綠色,就是田地裡的小麥了。
這長安城外的小麥,是去年十月份種的。
如今的麥子,還在抽穗期,還是綠色的。
土地貧瘠,生產力低下,又沒有化肥,林雨所見到的小麥,和現代小麥差的太多了。
粗看的話,平原大地上都是綠油油一片。
但是,如果細看,就會發現,田地裡的小麥,稀稀拉拉,並不密集,而且麥穗也不是很多。
和現代社會田地裡,密密麻麻,麥穗碩果累累的模樣,那就是天與地之間的差距。
這裡的小麥收成,每年一畝田小麥,隻有百多斤的收成。
就這已經是風調雨順的收成。
這片土地,已經耕種了上千年了,土地中的營養,早就被榨乾了。
大唐又沒有化肥一說,就連堆肥也沒有。
感歎著這片土地上百姓的艱苦,馬車終於靠近了林家村。
當馬車靠近林家村之後。
沒有狗叫,也沒有雞飛。
人都吃不飽,哪裡會養這個。
你說,不養狗說得過去,但養雞可以吃雞蛋啊!
要是你有這個想法,那隻能說你沒養過雞。
並不是隻要是個母雞,都會下蛋的。
能下蛋的母雞,必定是要精心喂養的,三天餓兩頓的母雞,是不可能下蛋的。
可以說,養一隻會下蛋的母雞,至少需要一個人四分之一的口糧。
放在一個都吃不飽的年代,誰會養母雞?
雖然沒有雞飛狗跳,但是,村口處卻有一群隻穿著褲頭的碎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