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我受過專業的野外生存訓練,現在的情況難不倒我。首先檢查能用的裝備:槍、子彈、拖車繩、繩梯、千斤頂、警示三角牌、八卦鏡、喝完的塑料瓶。其他的os機、錢、銀行卡、手機、古董之類的都是垃圾,在野外生存中根本用不到。
按現在的天氣,我估摸了一百五十米,在車的前後兩邊放上了警示牌,開了雙閃,接著便到處觀察周圍環境。我發現這裡環山,下麵有水塘,可以取水。於是我放下繩梯,固定好,自己向下爬。(非專業人士,請勿模仿)
我來到下麵,取了些水就上了上麵,收了繩梯。我看著這些水還算清澈,但不能排除裡麵有沒有什麼臟東西。於是,我用凸麵八卦鏡反射太陽光到瓶子裡,等瓶子熱了,我才敢小口慢慢喝。
漸漸地到了晚上,我已經一天沒吃一點東西了。我隻好坐到車裡打開空調保暖,等待明天的到來。
就這樣,不知過了幾天,一輛警車和拖車來了。這幾天,我靠著吃水塘裡的魚蝦、周圍一些能吃的植物才活下來了,還是生吃的,因為沒有生火工具。來的是劉善,安明珊也來了,還帶了三個警察。拖車上的人和警察配合著把這輛車拖著,我坐警車,我們便回去了。路上,我一直在炫耀自己的野外生存技能學得有多好,在這樣的情況下都能活過來,他們卻對我不感冒。
回去後,我把古董擺好,那兩塊白水晶我裝進了口袋。看日曆,離骨髓移植的日子不遠了。
讀者對對碰。
問:作者先生,你知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嗎?
答:知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正確的讀法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或“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一口氣讀完。其始於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
眾所周知,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定號“皇帝”,自稱為“朕”,命為製,令為詔,其玉璽上就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昭示其合法性。看來“皇帝”、“詔”是秦始皇最早使用的。漢承秦製,逐步建立起了一套完備的皇帝製度。“詔曰”這兩個字則最早出現於漢代的帝王文書中,之後被曆代帝王沿用了下來。但“奉天承運”這幾個字,在明朝以前,卻從未在曆史中出現過。
據說,朱元璋稱帝後,定大朝會正殿為“奉天殿”,下的聖旨中首稱“奉天承運皇帝”。之後,“奉天承運”便出現在了曆史長河之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便被沿用了下來。
還有,清朝大學者俞樾的《茶香寶續鈔》中有也記載:“‘奉天承運’是‘論奉天殿名而及之’”。由此可見,“奉天承運”是朱元璋對自己皇帝身份的形容,之後便被後世所沿用。但涉及朱元璋稱帝以前情節的電視劇,以及關於明朝以前的電視劇裡也出現了這句話,顯然是不符合史實的,而且讀法是錯的。這樣的作品應該在內容上加以修正,不能誤導讀者和觀眾。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