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有著體麵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生活富足,且日常工作並不忙碌。
如此安逸清閒的生活,讓他們開始傷春悲秋,無病呻吟,覺得此生一眼就能望到頭,於是將精力都傾注在子女培養上。
他們開始不斷地給自己的孩子加碼,讓他變得符合他們心中的想象,期望有一天他能夠去完成自己以前沒能完成的理想,走出去看看的同時,最好把自己也帶出去見識見識。
在他們看來,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並無不妥,為了心中那座所謂的文明燈塔,他們願意付出一切。
當這些人開始給其他人灌輸自己的想法以後,他們的理念就如同病毒般在身邊蔓延開來。
漸漸地,那些與他們處於同一層次的親朋好友、單位同事,都不知不覺地產生了攀比之心,開始相互“內卷”。
碰麵時的話題也都變成了誰誰家的孩子已經出國、走的什麼渠道、哪個老師補課效果好之類的內容。
最終,這種對出國的狂熱徹底演變成一種風氣,在特定人群中廣泛傳播。
在陳曉晨眼中,周媽很可能也是其中一員,隻是不清楚她屬於哪種程度,是發自內心的狂熱追捧者,還是隨波逐流的跟風者。
不過,無論她是哪一種,陳曉晨此刻都不太在意。
他不是那些隻會靠感情去強行左右對方決定的無能少年,他有足夠的自信和能力,讓自己心愛的人去自由選擇,哪怕相隔甚遠,隻要彼此的心在一起,他就有底氣隨時出現在對方身邊。
所以,如果明天周媽是為了周玉琪出國的事找他,他不僅不會阻攔,反而隻要周玉琪本人也有此意願,他就會全力協助她實現這個目標。
秉持著這樣的想法,陳曉晨便不再糾結此事,調整好情緒後,便繼續看書去了。
第二天上午,陳曉晨提前了十來分鐘抵達和周媽約好的地點。
停好車後,他走進麵前這家裝修豪華的西餐廳。
剛一進門,身著白襯衫黑馬甲的服務員便主動迎了上來
“先生您好,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助您的?”
“我和人約好了。”
陳曉晨說完,便在餐廳的用餐區掃視了一圈,很快,他就看到了坐在一張四人桌前的周媽。
幾乎在他看到周媽的同時,周媽也發現了他,並朝他揮了揮手。
見此情形,陳曉晨向服務員示意了一下,隨後大步朝著周媽的方向走去。
當他走到近前時,周媽雖未起身,但也十分熱情地和他打招呼
“來了曉晨,快坐下!”
麵對周媽的熱情,陳曉晨回應道
“阿姨好,讓您久等了。”
“沒有,我也是剛到,路上過來渴了吧?來,先喝點水。”
說著,周媽將桌上的水杯朝陳曉晨推了推。
兩人正寒暄著,服務員拿著兩份菜單走了過來。
或許是擔心陳曉晨此前沒吃過西餐,怕出現不必要的尷尬,周媽沒有讓他點菜,而是在詢問了他的口味偏好後,便做主點好了兩人的菜品。
喜歡普通人的重生日常請大家收藏:普通人的重生日常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