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幾天裡,陳曉晨每天都在周邊的三座城市裡來回的往返。
不得不說,吳桐他們的商業眼光還是很不錯的。
三人所選擇的那些開店位置,除了繁華的商業街,和大學周邊以外,其餘的那些位置,其中有不少都是陳曉晨記憶中未來的人口密集區域。
將大致區域一一敲定以後,吳桐他們就準備開始實際操作了。
好在他們三個對這些事情早就已經是輕車熟路了,並不需要陳曉晨怎麼操心。
他隻需要負責一件事,那就是在資金上提供足夠的支持。
前段兒時間,本市的店麵擴張就已經把陳曉晨手裡閒餘的資金消耗的差不多了。
雖然這些店麵開業以後,每個月都能給他帶來20萬左右的收益,但想要讓三座城市同時開工,這些錢卻依舊有些不太夠用。
沒辦法,陳曉晨也隻能將股市裡的錢抽調出來了一部分。
茅台家的股票自從陳曉晨買入以後,就一直保持著持續上漲的態勢。
期間也有過回落調整的時候,隻不過都被他利用自己腦海裡那些有些某的記憶給儘量規避掉了。
哪怕是沒能做到真正的利益最大化,陳曉晨放進去的200萬也成功的翻了一翻,再次變成了400多萬。
此時正在電腦前,將一部分股票變現的陳曉晨,看著屏幕上變少了的金額和股票數量,不由得在心裡感歎道
“哎,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我才能不用為了
錢這東西是真奇怪,按理說這年頭能有個幾百萬已經不算少了,真要是用來維持生活,這一輩子可能都夠用了。
可當你真正想乾點兒什麼的時候,這點兒錢又總是讓人有種捉襟見肘的感覺。
都說羨慕有錢人,這個有多少錢,那個有多少資產。
那些真正的有錢人也許並不覺得自己多有錢,他們很可能和現在的自己有著類似的心態。
位置決定眼界,你關心的是柴米油鹽,某輛車某套房,而他們所關注的,卻是花光普通人一輩子積蓄都填不滿的各種項目。
當麵對一個上億甚至更大的商業項目時,一百萬和一百塊是真的沒有什麼區彆,扔進去都掀不起什麼水花。”
將提現出來的錢全都轉到連鎖店的公用賬戶上以後,陳曉晨就再次當起了“甩手掌櫃”。
在他看來,自己這種繼續向連鎖店項目注資的行為並不明智,這些錢進去容易,再想真正回到自己手上,是需要納稅的。
可是沒辦法,想要規避掉這一塊的問題,就隻能讓連鎖店滾雪球式的自我循環,自行發展,要不然就要在納稅上動一些心思了。
對於陳曉晨來說,這兩個辦法都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
他之所以在學業最繁重的高中時期擠出時間也要把這件事做起來,為的就是搶占先機。
隻有在日後那些耳熟能詳的各種麻辣燙連鎖品牌之前把店麵鋪開,才能在日後的競爭中占據最大的優勢地位。
陳曉晨從來就沒想過自己能一家獨大,尤其是在餐飲這個行業裡,被人模仿甚至超越的例子可以說是屢見不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