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的表態和段一鳴的感謝,使的桌上的氣氛一時間變得有些低沉了起來。
見此情形,馬建峰立刻話題一轉,問起了段一鳴的感情經曆。
段一鳴對此也沒藏著掖著,大大方方的講述了自己的故事。
段一鳴出生在川省某小鎮下轄的一個比較偏遠的村子裡。
他的父母都是普通農民,爺爺卻是一位真正參加過抗戰的軍人。
從小他那位見識過外麵天地的爺爺就經常告訴他努力讀書,要從這裡走出,以後多為國家做貢獻。
偶爾,老人還會指著自己當年在天安門前拍下的那張黑白照片,給他描繪京城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所以段一鳴很早就立下了誌向,一定要走出這片大山,去看看爺爺口中的天安門。
為此,他在12歲的時候,就主動提出把自己的名字從段喜改成了段一鳴,取的就是一鳴驚人的寓意。
在爺爺的熏陶下,他的父母對他上學這件事也是極為支持的。
為了讓段一鳴能夠一直讀下去,夫妻倆不僅每日早出晚歸的不停忙碌,還把家裡的絕大部分資源都傾注在了他的身上。
段一鳴也很爭氣,小學,初中,乃至高中全都是班裡的尖子生,教過他的每一位老師都說他是一個能考上大學的好苗子。
最終,段一鳴可以說是不負眾望,以全鎮第一名的成績成功的考上了人民大學。
而說起他的感情經曆,就發生在高中的這三年時間裡。
當時在班裡有一個家和他在一個方向的女同學,在學校住宿的他們幾乎每次周末回家的時候經常都會在路上遇到彼此。
每次遇到,段一鳴都會順路將對方送到村口。
如此一來二去之後,再到周末的時候,兩個人就開始結伴而行了。
漸漸地,隨著彼此之間了解的加深,二人的關係也逐漸親密了起來。
不知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女生每次返回學校的時候,都會把自己從家帶來的雞蛋分給段一鳴一半。
而段一鳴也經常會送對方一些自家種的瓜果作為回禮。
兩個人的心裡都對對方有好感,卻始終都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彼此的關係也一直都處在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狀態。
就這樣一晃就是三年的時間,二人很快就迎來了高考。
段一鳴不負眾望,如願考上了位於京城的人民大學。
而那個女生,雖然她平日裡也是足夠的努力,但最終的分數卻隻夠去一所民辦三本的,並且這個三本的學費還不便宜,每年光是學費就要一萬多。
再之後的事情雖然聽起來有些爛俗,但卻並不讓人覺得有什麼意外的地方。
女生家裡因為無法負擔如此高昂的費用,最終讓她放棄了這次機會。
甚至還沒等段一鳴到京城報到,女生就率先被家裡說服,跑到外地打工賺錢去了。
這段始終都處在萌芽狀態的感情,也就這樣自然而然的無疾而終了。
說起這些事情的時候,段一鳴始終都比較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