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博聊完了搬遷的事情以後,陳曉晨就開始查看起了新遊戲如今的情況。
和《捕魚高手》一樣,這款《劍與魔法》也是完全按照他所給出的創意和構思製作出來的。
隻不過無論他當時描述的再如何的詳細,但信息在傳達的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各種偏差的。
這其中不但和他的表達能力有關,對方的理解能力也同樣影響著最終的結果。
所以最終呈現出來的這款遊戲,整體效果隻達到了陳曉晨心中所想的七成左右。
可即便如此,他也算是十分的滿意了。
沒辦法,他並不是這方麵的專業性人才,最多也就是從一個玩家的角度來對一款遊戲進行分析和描述。
許多話從他說出口的那一刻起,其實就已經帶上了或大或小的偏差。
再加上王博想儘辦法拚湊出來的這個團隊,並不是什麼行業裡能名列前茅的存在。
所以能達到如今這樣的程度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就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
在王博的陪同下,陳曉晨先是觀看了一位員工對遊戲的講解與演示,隨後又親自上手試了試。
哪怕是他這麼做非專業人士,也從其中發現了不少的問題。
就比如人物動作不夠流暢,打擊感不強,切換地圖時等待的時間過長等等。
然而他卻並沒有在這些問題上做過多的糾纏,隻是簡單的和王博提了兩句,然後就轉換角度,開始以一個曾經體驗過《dnf》的玩家角度,對遊戲後續的優化和調整給出一些自己的意見。
至於其他的那些比較專業的問題,他相信王博的心裡同樣是有數的。
陳曉晨在這方麵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不會像某些人一樣不懂裝懂,胡亂的指手畫腳。
查看完新遊戲如今的進度以後,陳曉晨今天過來的兩個目的也算是完成了一半。
於是他也沒有在這邊多待,又簡單的向王博交代了幾句之後,就在對方的陪同下離開了工作室。
他這種“放養”式的經營方式也許有許多人都會覺得不靠譜,可他自己卻並不覺得是什麼大問題。
說白了,以遊戲工作室如今的規模,還沒達到需要他格外上心的地步。
即便是以後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他應該也不會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到這邊兒。
原因無他,隻是因為他的這家遊戲公司和彆人的不太一樣。
彆的公司在立項方麵都是慎之又慎,每一個能夠呈現在大眾眼前的遊戲,那都可以說是經過了層層篩選的。
可即便是這樣,遊戲推出以後也有很大的概率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翻車。
而陳曉晨這邊卻和他們完全不同。
他腦海中的那些創意和題材可以說是貫穿了未來整整二十年的時間。
隻要他能把握住時機,在各方麵的條件都基本成熟了以後,能先人一步把那些爆款的遊戲擺到市麵上,那幾乎就沒有翻車的可能。
可以說陳曉晨本人才是他這個遊戲公司真正的核心,所以他完全不擔心王博和那些員工會有什麼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