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麼過了將近二十來分鐘,劉學脫單的事情才算是告一段落。
隨後幾人就又將注意力轉移到了陳曉晨帶回來的這些童年零食上麵。
彆看6個人分彆來自天南海北的不同城市,可要是說起小時候的那些零食,卻很容易就能找到共鳴與交集。
就連家裡經濟條件困難的段一鳴,哪怕是從小到大都沒有什麼零花錢去買這些東西,但也不代表他就沒見過。
眾人一邊相互分享著那些零食,一邊點評著和以前都有哪些差彆。
正說著,馬建峰忽然就注意到其中一個大袋子裡還有一個包裹十分嚴實的小袋子。
有些好奇的打開一看,他立刻就有些興奮的大聲說道
“哎我去,竟然是兩罐子鹹菜!這可是好東西啊!”
此言一出,其餘幾人的注意力立刻就被吸引了過來。
馬建峰作為東省人,對眼前這東西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了。
對於他來說,看見玻璃瓶裡那些黑黢黢的鹹菜,甚至比那些零食還要來的更加親切。
馬建峰作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尤其還是一直跟著爸爸一起生活,日常的飲食上麵能夠維持基本的保障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以馬爸那有點兒卻不多的廚藝,餐桌上一年四季的菜肴就隻有那麼幾道,眼前的這種鹹菜恰巧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主角之一。
每到夏天,馬家的冰箱裡這種鹹菜就沒斷過。
這倒不是說這父子倆有多麼離不開這道菜,它之所以會一直存在,完全就是因為“省事兒”。
這種鹹菜不僅做法相對簡單,其中的菜品也比較豐富,再加上其容易保存的特點。
馬爸每次都會烀上一大鍋,然後用大大小小的玻璃瓶存儲在冰箱裡。
這樣他就能有很長一段時間不用每天為做飯的事情發愁了。
心情好的時候做上一兩個愛吃的菜,心情不好或是懶得動時,也能保證他和兒子有東西可吃。
從小到大,馬建峰對這東西可以說是又愛又恨。
雖然明知道馬爸一鍋一鍋的做鹹菜是為了省事,可兜裡並不富裕的他卻對此無計可施。
而且對於他這種家庭環境的孩子來說,即便是兜裡寬裕一些的時候也不會把錢花在吃的上麵。
於是,鹹菜配米飯,配饅頭,配麵條就成了馬建峰的日常標配。
他現在的膚色這般黝黑,或許就和常年吃這些東西有著一定的關係。
“我可有日子沒吃到這一口兒了,以前每到這時候我爸就會一鍋一鍋的做鹹菜。
老大,這鹹菜是阿姨做的吧?看著就比我爸做的有食欲!
不行,我得趕緊來點兒!”
說著,馬建峰見陳曉晨點了點頭,於是便打開其中的一罐捏了一條豇豆放進了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