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望雲,果然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色。
雖自己一去就是大半年,有楊延麟和王永堅等人主事,絲毫不影響望雲的發展。
這也是李俊業能夠回到登州,不來望雲直接回家的原因。
一是李俊業對他們辦事絕對的放心,二是隨著自己的攤子越鋪越大,他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
有時自己當甩手掌櫃未必就是壞事,隻有這樣,麾下的人才會對他依賴感漸漸降低。
李俊業來望雲之時,沒有提前通知任何人。
他想自己先到處轉轉。
然而當他和古闡帶著幾個親兵,匆匆入城的時候,守城的官兵,一眼就識出了他們一行,守城尉忙悄悄地派出一個小兵,去通知城內的人。
李俊業原計劃的自己先轉轉的想法,立馬就泡湯了。
未一會兒,楊延麟就領著一大眾大小官員,出現在他得麵前,將他熱情的迎入府衙。
李俊業和眾人寒暄了一番之後,獨獨留下楊延麟和周大吉他們留下。
未多久,徐牧之在楊延麟的授意下抱著一大摞賬本走了進來。
“李總兵,這是我們望雲現在的賬目,還請你過目一番。”
楊延麟說完,徐牧之輕輕地走了過來,將賬本放在了他得案頭。
大過年過去,徐牧之早已從父親獲罪被斬的陰霾中走了出來,沒有父親的庇護,徐牧之飛快的成熟了很多。
“牧之,這段時間在望雲過的怎麼樣,可有所學到了一些什麼?”
看著如春風般的徐牧之,李俊業關切的問道。
徐牧之拱手一拜,“謝李總兵關心,牧之在這裡,有各位同僚關懷,一向都過的挺好,這些日子跟隨楊主事,學習政務,學習書算,收獲頗多;閒暇之餘還會去海軍學院和陸軍學院聽課,還學了不少西學。”
“哦!你竟然會對西學感興趣?”
“確有興趣,隻不過每日公務太忙,難以深究。”
大明子民每每以天朝上國自居,無論現在的西學多麼實用,是根本看不上這玩意的,尤其是徐牧之這種走科舉之道的讀書人。
他們會固執的將聖人之道當作正統,根本就瞧不上那些“奇淫怪巧”之術,如果放棄先聖之道,去學習這些玩意,統統被視為離經叛道。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關鍵李俊業沒記錯的話,徐牧之還有舉人功名,作為科舉得既得利益者,竟然對西學有興趣,不得不讓李俊業驚訝。
李俊業凝視了他一眼,確定他說的不是假話,便道:“既然你對西學感興趣,那麼就這樣吧!稍後讓楊主事,將你每日的工作調整一下,讓你有更多的時間去學西學?”
徐牧之不急於回答,而是先看向了楊延麟,楊延麟微微頷首,徐牧之方才應道:“既然如此,那卑職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李俊業又指了指眼前碼得跟山一樣高的賬本道:“楊主事你們辦事,我絕對放心,這賬本我就不看了,你們簡單的給我彙報一下情況就行了。
通過他們的彙報,李俊業對望雲的情況才有了詳細的了解,李俊業走後,望雲的織布廠和武器作坊等又擴建了一番,現在每日能產布六百多匹,雇員三千餘人,若等這些工人培訓完之後,還會再緩慢的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