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是,小子多謝張太醫了。”
孫謙似模似樣地衝張太醫作了個揖。
看著倆人耍寶的樣子,蕭元胤覺得心裡的大石頭被搬走了。
百姓有了水,已經開始施粥,再有了藥,就不會再死人了。
隻要能把情況穩住了,就有崛起的那一天。
送走了神神叨叨的張太醫還有明顯被張太醫傳染的也不怎麼正常的軍醫。
孫謙才開始跟蕭元胤說起昨天晚上“釣魚執法”的事。
“王爺果然料事如神,那些人盯上了咱們運往軍營的糧食。”
“竟然來了百十號人,若不是提前有所防備的話,真的要吃個悶虧了。”
“這些人都是死士,隻抓到了五個活的。”
“卻也都是硬骨頭。”
“看著他們的相貌,應該是大魏的人。”
孫謙提起大魏就牙根癢癢。
大齊跟大魏是生死仇敵。
打了不下三十年了。
在他們王爺上戰場之前,一直都是大齊處於下風的。
不光是邊關百姓經常受到欺壓,每年還得送去大量的金銀財寶。
連大齊的公主都被大魏皇室磋磨致死。
兩國積累下的仇恨就像是一座高山,根本沒有化解的可能。
隻看誰是那個更強硬的。
“方圓幾百裡乾旱無雨,一片焦土。”
“無糧無水的不光是咱們。”
蕭元胤把一份布防圖交到了孫謙的手上。
“大魏在百年前是遊牧民族,雖然現在過上了大半的定居生活,卻也是以放牧為主。”
“雖然有多年盤剝咱們大齊的積累,卻也是有限的。”
“咱們的日子不好過,他們更甚。”
“宛陵城從前就跟個篩子似的。”
“咱們來了之後才好些。”
“卻也成了大魏的眼中釘。”
蕭元胤每每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大好局麵。
就因為皇兄的忌憚,幾乎毀於一旦。
心就特彆痛。
他知道兄弟鬩牆之禍,雖然心痛卻也有準備。
但是大齊的江山還有百姓怎麼辦?
他那個從小被精心培養的皇兄,好像並不在意。
就像是現在的宛陵,若是朝廷肯賑災,又何至於此呢?
也許皇兄是想著,讓他這個礙眼的死了,也就一了百了了。
誰也想不到,他會有奇遇,會有他的神明。
“安排下去,外鬆內緊,不能有半分差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