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王爺大恩。”
“謝王爺大恩。”
如此言語此起彼伏,不少百姓邊說邊哭,發泄著心中對於餓死的恐懼。
“諸位快起來吧,這些米糧並非本王籌措,而是神明所賜。”
“若非神明庇護,可能宛陵城真的將不複存在了。”
蕭元胤讓百姓們都起來,身邊有士兵過去把人都扶了起來。
而王府的師爺則是把神明的事又詳細地說了一遍。
這位師爺用的言語非常簡單,也沒有什麼煽動性的語句,卻讓下麵的百姓越來越激動了。
“王爺帶領諸位將軍還有宛陵城的幾位大人,終日焚香祝禱,才求得神明賜福我宛陵城。”
“大家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才是啊。”
“如果不是王爺的誠心感動神明,我宛陵城無糧無水也沒有藥,唉……”
這一聲帶著感慨的歎息,更讓人覺得如今的日子太不容易。
“王爺與宛陵城的百姓共進退,絕對不會拋棄大家不管的。”
“隻要王爺有一把米,就有大家一口粥。”
師爺後麵的話貼心又實在,這些百姓的情緒全都被帶到了同一頻率上。
“啊!果然是神明賜福,王爺是有厚德之人,才能有神明降下福祉啊。”
“王爺千歲千歲千千歲!”
百姓中間也有腦子靈活的,兩句話就說到點子上了。
若是上位者失德的話,怎麼會有神明賜福的事情發生呢?
不然怎麼隻有宛陵城有,其他受災的地方怎麼沒有呢?
這樣的腦補一旦形成了,將會無限的擴大。
所有排隊的百姓都興奮起來,一傳十十傳百,消息很快就被傳出去了。
之前也隻是猜測而已,現在已經得到了證實了。
百姓們再次跪倒磕頭,還是蕭元胤再三勸阻,這才重新恢複了秩序。
“先生丞相之才,做這些實在是委屈了。”
蕭元胤看著寧先生說道。
“若無王爺,早就沒有寧太炎。”
“曾經的寧太炎已經死了,屬下現在隻是王爺身邊的一個不起眼的師爺而已。”
寧先生目光平靜,聲音更是沒有半點起伏。
“王爺,咱們才來宛陵城不足一年,此地也並非王爺封地。”
說到這裡寧先生對這位新皇嗤之以鼻。
他隻想著如何打壓王爺的勢力,卻忘了虧待功臣會不會讓朝臣和武將們寒心。
連宛陵城這個沒有人要的城池都不願意給。
心胸狹窄,鼠目寸光,不堪為帝。
“百姓之所以如此感激,是因為此事王爺可以不管。”
“又遇五十年難遇的大災,百姓對朝廷的失望到達了頂峰。”
“加上宛陵府衙威信不足,此番對於王爺來說也是一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