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層的蓮瓣內,雕刻著狐狸、鴛鴦、鸚鵡等動物,這些動物栩栩如生,十分寫實。
下層的蓮瓣內,雕刻著忍冬花(金銀花),象征著皇室萬壽安康。
金碗外壁的空白處,雕刻著整齊有序的魚子紋,寓意多子多福。
金碗外底圈足內,雕刻一隻回首展翅的鴛鴦,寄托永結同心的美好願望。
鴛鴦圖案右下角,刻著3個小字,【九兩半】。
它的意思是,這件金碗一共使用九兩半黃金,製作而成。
現代人,看到這三個字,可能覺得有些突兀。
認為皇室使用的黃金器,怎麼會特意標記上重量,顯得金碗很掉價。
這點,要考慮到當時的年代背景。
在唐代以前,人們交易的方式,普遍以【以輕換重】、【以小換大】為主。
唐代以前使用的貨幣,也是以重量為單位,比如那位統一度量衡的老祖宗推出的【秦兩半】,指的是這枚銅錢重半兩。
漢高祖建立漢朝後,開始鑄造新幣——【八銖錢】。
這個八銖錢,是重【八銖】的意思。
再往後麵的【五銖錢】,是重五銖的意思。
直到唐朝,【開元通寶】的出現,將貨幣以重量為計算單位,改變成以數量為計算單位。
從此以後,曆代皇帝,都會打造屬於自己的【某某通寶】。
所以,這件大唐貞觀年間製造的黃金鴛鴦蓮瓣紋金碗,上麵出現重量單位並不奇怪。
除了這件黃金鴛鴦蓮瓣紋金碗,還有一對明代黃金器。
這是一對,明代永樂時期的【鐵鎏金龍紋鉞刀】。
它的造型,有點像單鉤船錨,看起來十分厚重。
鐵鎏金龍紋鉞刀,並不是日常生活用品,它是一件佛教法器,應該是某個曆史悠久的寺廟供奉之物。
它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分是作為手柄的【金剛杵】,通體由黃金打造而成。
下半部分,是摩羯及其口吐的鉞刀刀身。
兩件法器組合在一起,剛好構成一件藏傳佛教儀軌之法器。
這件佛教法器造型精美,下半部分鉞刀刀身上,采用黃金篆刻一行梵文。
這段梵文的內容是——大威德金剛根本心咒十一字真言。
在鉞刀刀尖位置,還有一行鏨金楷書小字——大明永樂年施。
《明史》記載:初,太祖以西番地廣,人獷悍,欲分其勢而殺其力,使不為邊患,故來者輒受官。迨成祖,益封法王及大國師、西天佛子等,侔轉相化導,以共尊中/華,以故西陲晏然,終明世無番寇之患。
成祖兼崇其教,自闡化等五王及二法王外,受西天佛子者二,灌頂大國師者九,灌頂國師者十有八,其它禪師、僧官不可悉數。
根據曆史記載,永樂帝與藏傳佛教之間有著很深的淵源。
永樂帝身為燕王時期,入駐北平之時,城內寺廟中居住著大量避禍歸隱的前朝國師及高僧。
永樂帝就藩之後,經常造訪這些寺廟,寺廟中的高僧多為藏地喇嘛,時間一久永樂帝便開始信奉藏傳佛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