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采珠人們大都在東北部,珊瑚礁密布,海洋貝類生物比較多的地方,捕撈珍貴的南珠。
曹嘉寧避開采珠人,朝東南方向探索過去。
他驚訝的發現,東南方向,比他之前去的西北方向更加荒蕪,海水溫度明顯高出一截。
西北方向,多多少少還有零星幾顆海藻,幾條落單的小魚。
而東南方向,如同一潭孤寂的死水,沒有任何生物在這片海域生存。
這裡同樣是采珠核心區,與各種海洋貝類、珊瑚礁肆意生長的區域,僅有數百米間隔,為什麼生存環境差這麼多?
曹嘉寧不敢有半分馬虎,將透視能力展開到最大,進行全方麵探索。
但凡發現一點意外情況,隨時跑路。
“咦!”
很快,他就發現這片區域的不同之處。
前方數百米外,有一片非常神奇的不知名藻類生活區。
這些海藻和他之前看到那些,會發光的珊瑚很像,通體散發出幽綠色光芒。
這些藻類看起來“蔫頭耷拉腦”,有氣無力的趴在海底,像是被烈日連續暴曬10多天的“拉拉秧”一般。
更神奇的是,在這些綠油油的海藻中間,藏匿著許多半掩在海底泥沙之下的貝類。
這種貝類外型與市麵上常見的【火焰貝】類似,貝殼通體火紅色,鮮豔通透,猶如鮮血染紅一般。
眼前這批貝類,隻是外型與火焰貝類似,它們的體型是火焰貝數倍大小,最小的貝殼,都有巴掌那麼大。
塊頭大一些的,足有平底鍋那麼大。火焰貝兩片1厘米厚的貝殼,晶瑩剔透,紅得泛光,仿若2片精心雕琢的高冰種雞冠紅翡翠玉雕。
微微張開的貝殼內部,散探出千絲萬縷,密密麻麻的紅色觸須,搜尋附近的浮遊生物。
最令曹嘉寧感到驚喜的,是這些神奇的“ax版火焰貝”,可以產出一種非常特彆的紅色珍珠。
這些珍珠,通體渾圓,亮晶晶的珍珠外殼上,帶有一道道深淺不一的流動火焰紋理,好似一團燃燒的火焰。
這些紅色珍珠,個頭最小有玻璃彈珠那麼大,大一些的比乒乓球還大上一圈。
看到這一幕,曹嘉寧雙眼閃閃發光。
他還從未在市場上,看到過這種類型的天然珍珠。
無論是升級版火焰貝,還是這種特有的紅色珍珠,都是世之罕見的稀有物。
這要是放在古代,把這些東西進貢給帝王,保不齊就是“慈禧火焰珠”、“乾隆火焰貝佛珠”之類的稀世珍寶。
看到這種好東西,曹嘉寧的第一想法,就是將其帶走。
這種稀有貝類,放在他的海底世界展館中,又是一個有噱頭的特殊品類展品。
隻是,前方距離太遠,已經超出潛水繩範圍。
他隻能再次解下潛水繩,快速朝前方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