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藥告罄。糧食無多。士卒死傷多。”
李星辰收到了溫州城內發出的旗語,不禁憂心忡忡。
“發旗語,詢問丞相如何,以及兵力如何。”
得到的答複是:
“丞相受傷,副將指揮。步兵能戰者四成。騎兵損失殆儘,軍馬即將吃完。”
李星辰急忙下令,把糧食彈藥快速用繩子吊下去。
可是風速很快,且剛下降高度,就遭到敵人的三弓床弩襲擊。
李星辰有點生氣了。
於是下令:“直接扔下去了。能剩多少,算多少。扔完返航。”
回到指揮艦,召集了自己的一幫參謀,商議如何突破封鎖。
就在這個時候,偵查兵回來報告:“圍困溫州的是,敵人的浙江平章政事兀兒台。帶領12萬人,圍攻張丞相。溫州市舶司的哈珊沙帶領本地官員逃出溫州城後,募集了三萬地方鄉勇團練,協助圍城。”
李星辰不由得大吃一驚,靠,敵人有15萬人。這場仗可不好打。
周圍的參謀聽到情報之後,也都麵露難色。
“15萬對6萬人,確實難打。需要精準計劃才行。”
“城內彈儘糧絕,不能再等了,得趕緊攻城。”
“不能急,急則出錯。”
“現在溫州港已經被沉船堵住了,艦炮無法有效轟擊敵人的營壘。不如,選擇其他地方進行登陸。然後把艦炮運上岸,轟敵人的營壘。”
“我讚同。從溫州的東邊和西邊,同時登陸。把敵人的退路切斷,把營壘都給包圍起來,一舉轟滅。”
“計劃不錯。可是我們隻有六萬多人。無法完成如此龐大的包圍計劃。”
“那你說怎麼辦?難道要直接去攻打臨安?錢塘江水洶湧澎湃,敵人駐防嚴密,現在去,這不找死?”
.......
作戰參謀們經過激烈爭吵,還是拿不出能快速救援溫州城的有效的計劃。
李星辰想到溫州城內殘存的士兵,麵臨斷糧和被敵軍攻破城池的風險,心急如焚。
於是堅定地說道:“既然沒有最好的計劃了,那就用武力碾壓。與其搖擺不定,不如先乾起來再說。”
於是在地圖上選擇了,溫州以西二十多裡的一處小漁村登陸。
“騎兵先登岸,突襲敵人的團練營地。先打散那些臨時募集的鄉勇。”
果然,六千騎兵,趁著夜晚,突襲團練的營地,舉著馬刀,就殺了進去。
遇到敵人就砍,遇到輜重就燒,遇到敵人的營帳,就扔火雷。
由於事發突然,敵人的鄉勇根本無法招架,紛紛逃命。
騎兵們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如入無人之境,連續衝殺,把敵人鄉勇的幾個營地都給燒了。
敵人的統帥兀爾台氣得要跳腳。
怒斥市舶司官員哈珊沙無能,飯桶。
調集軍隊,準備反攻這些騎兵。
此時,一夜的功夫,李星辰已經帶領兩萬多士兵登陸。
同時,帶上岸的還有一大批輕便的火炮。
一夜的功夫,就在溫州以西二十多裡的地方,構造了營壘和防禦工事。
此地是個漁村,港口碼頭雖然簡陋,但是水夠深,海船能沿著海岸線停靠。
岸上的營地,也能得到艦炮的掩護。
此時,天空陰雨連綿,敵人的反攻還沒有來。
趁此機會,李星辰沒閒著,而是帶領士兵們挖陷阱,修工事。
另一部分士兵,不斷地往岸上搬運物資。
騎兵們則被派到甌江上遊,去切斷敵人的補給線。
黃衣帶領的艦隊抵達之後,李星辰給她的任務就是帶兩三千艘戰艦,搭載8千步兵和4千騎兵,到東邊去襲擊臨海、明州寧波)。
黃衣自從崖山海戰開始就參與海戰,因此對於海戰,那是輕車熟路了。
“黃姑娘,去把臨海和明州炸一遍。如果有可能,就派人上岸襲擾一番。動靜要鬨大一點,越大越好。讓敵人不能專注地與我們打仗。”
黃衣提出異議:“本來兵力就不足,這樣分兵,是不是有點冒險?”
“不會。敵人的既然能調集了12萬部隊來溫州圍攻,肯定後方的兵力空虛。你們鬨大一點,機動靈活,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有機會就破城。偵察營給你調過去用。他們擅長打開城門。”
黃衣頓時明白了李星辰的用意。
“好,我定然會鬨出一點動靜出來的。”
與此同時,兀而台從圍城部隊中,抽出兩萬人,氣勢洶洶地殺向李星辰的紮營地。
李星辰原本很擔心陰雨天,火炮發揮不了作用。
但是,此處營地,剛好處於海船艦炮的射程內,可以得到火炮的支援。
為此,李星辰放心大膽地又從艦上調集兩萬部隊上岸。
並且分出最後的兩千騎兵,布置在側翼,準備側擊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