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時分,雨越下越大。
李星辰預感到敵人將會偷襲臨海城。
心中極度不安。
要是臨海被攻下,留在臨海的三千傷兵,以及八千守軍,還有大量的輜重,都將遭到滅頂之災。
心中著急,李星辰下令催促:“傳令下去,以急行軍速度,返回臨海城。快!”
一個參謀不解,問道:“王爺,為什麼要返回臨海?難道是因為下雨?”
“就是,天雨路滑,又是晚上,很容易摔倒。騎兵很容易摔骨折。”另一個參謀也覺得疑惑。
“要不等到天亮,雨停了,再走?”
李星辰心想,這打仗呢,哪來那麼舒服的事情?
但是,都是年輕的參謀,不能總是一味的斥責。
培養年輕人,要用事情來教,不是用嚴厲的批評。
於是,李星辰耐著性子,一邊走,一邊解釋道:“下雨,對我們的防守在臨海的幾千士兵來說,那就是災難。如果,此時,麗水的那些敵軍前來攻城,你說會發生什麼?”
這幾個參謀都是年輕人,自然一聽就明白。
其中一個參謀滿臉驚恐:“下雨導致大炮無法使用,我們留在臨海的軍隊,將可能全軍覆沒。”
“完了,要是晚點回去,那三千傷兵,可能要被捅死在病床行了。”
“還有那些輜重,那可是從占城辛辛苦苦運來的。”
果然,剛返回到半路,就接到臨海城派來的傳令兵。
傳令兵渾身是血,背上插滿了箭。
無力地趴在馬背上。
鮮血,順著雨水,滴落地上,砸出一個個紅色的水坑。
傳令兵無力地拿出一封信,交給李星辰:“報告王爺,臨海城遭到敵人重兵包圍,快......快去救.......援.......”
傳令兵說完,永遠失去了呼吸。
李星辰悲憤不已。
“踏馬的,到底是誰,趁老子剛走,就抄我的後路。傳令下去,人銜枚,馬裹蹄,用最快的速度,返回臨海城,殺敵!”
命令下達之後,全軍四萬一千多人,用最快的速度,悄無聲息地地回師臨海城。
此時,攻擊臨海城的正是之前逃到麗水的兀而台殘部。
他們從北部的金華和臨安、紹興抽調了2萬多騎兵,會同之前的7萬多殘兵,集中攻擊臨海城。
這一次,原本誌得意滿。
將近十萬人,把小小的臨海城,圍得水泄不通。
兀而台這些士兵,按照之前的工程模式,開始組裝回回炮和撞車、衝車。
另一波人,開始布置較為原始的火銃和震天雷。
無而台的副將,是這次的總指揮,代替傷重的兀而台進行指揮。
由於之前在圍攻溫州的時候,犯了兵力不集中的毛病,四麵圍攻溫州城,都被張世傑的部隊擋在城外。
此刻,他決定吸取教訓。
於是把大部分的投石機都部署在臨海城的北部,準備集中所有重火力,以及其他的精銳力量,從北門打開缺口。
其他三個城門的兵力不多,負責佯攻牽製。
即使如此,負責牽製的部隊,也有幾萬人。
“加快裝配進度,把回回炮組裝起來,拂曉時分,必須發起攻擊。集中轟擊北門城牆,一定要砸穿北門,砸倒城牆!”
此時,李星辰的部隊,利用夜幕和雨聲的宴會,悄悄地行軍。
騎兵的速度較快,一路上不斷地殲滅兀而台部隊的斥候。
如此一來,攻城的隊伍,根本沒有預料到,臨海城以東,有一支四萬人的部隊,正在悄悄靠近。
本來,騎兵速度快,可以去偷襲敵人的攻城隊伍。
但是李星辰覺得不能讓騎兵單獨發起偷襲。
畢竟,騎兵可是寶貴得很,損失了很難快速補充。
加上騎兵人數有限,攻擊敵人,也無法給予敵人最大限度的殺傷。還不如等待和步兵一起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