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揚州的軍隊開始偷渡,李星辰非常高興。
為了吸引更多的敵人援軍,下令加強對鎮江的轟炸。
此時鎮江城內的守軍,已經急得跳腳了。
“江北那邊的幾十萬大軍,眼睜睜看著我們被圍困,卻不來救援,簡直可惡。”
“再不來支援,鎮江就要被攻破了。”
之前從蘇州和無錫逃跑進入鎮江的幾個將領,此時也哀歎:
“沒想到,跑到了鎮江,還是被宋人包圍了。”
“早知道,直接從東邊找條漁船偷渡江北了。”
“看來,這次是在劫難逃了。”
就在鎮江守軍預感到大難臨頭的時候,忽然得知從長江上駛來一批揚州的援軍。
鎮江守軍開始歡呼。
“太好了。揚州來援了,這下死不了了。”
“沒想到揚州這幫人,沒有忘記我們。”
“這幫喪良心的,到這個時候才來支援。”
“裡應外合,有望擊破宋軍包圍,南下收複常州無錫!”
.......
就在這些鎮江守軍歡欣鼓舞的時候,李星辰下令自己的部隊,撤開鎮江以北、以東的包圍圈。
守軍開始竊喜。
“太好了。宋軍害怕了。”
“宋軍自知無力抵抗江北大軍的功績,提前撤退了。”
“宋軍也就這樣了!這點戰力還想拿下我們鎮江?”
一時間,鎮江守軍的士氣又開始了。
此時,城內的守軍將領開始考慮叛徒的問題了。
為了防止城內的百姓暗中聯絡城外的宋軍,這些元廷的將領,開始討論要不要屠殺百姓。
“把城內的百姓都給殺掉。免得他們偷開城門,接應宋軍。”
“上天有好生之德。且大可汗也接受了漢人大臣的建議,發布了止殺令。”
“止殺令那是對和平時代說的。現在是亂世,不得已的情況下,該殺還得殺。”
“不行。軍中也有不少漢人的士兵。如果殺了這些漢族百姓,這些士兵勢必會造反。”
於是乎,在是否屠殺鎮江城內百姓的問題上,元軍將領爭論不休。
最後,其中一個將領提議:“不如效仿臨安的塔海的做法,把這些光吃飯,對防守無益的百姓驅逐出城去。”
“好辦法。既避免了濫殺無辜的惡名,也避免這群漢人私下通敵的可能。”
此時,揚州方麵派來了一萬多人,浩浩蕩蕩地開始登陸。
由於李星辰已經把江邊的防守部隊撤離,援軍順利地登陸,大搖大擺地進入鎮江。
看著敵人的援軍順利入城,李星辰手下的參謀都疑惑不解。
紛紛提出自己的問題:
“王爺,我們為什麼要讓敵人進入鎮江?當初的計劃不是儘快拿下鎮江,然後沿著京杭大運河,進攻大都?”
“就是,我實在不理解,為什麼還不拿下鎮江。”
“如今鎮江的守軍又多了一萬人,這下更加難以攻下了。”
“本來鎮江就有五六萬人的守衛,又接收了無錫、蘇州等地逃出的敵軍,現在又從揚州得到了一萬多援軍,這仗難打了。”
“如此順利地進程,敵人後續肯定還會派人來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