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想賣遍整個中原?是誰給了你的這麼大的膽子?”李世民都被氣笑了。
“陛下啊,儋羅島三萬百姓,我總得給他們找條活路啊,要不然,他們就隻能喝海水充饑了啊。”李章用誇張的語氣說道。
“不是你一個勁的找朝廷要人口的嗎?怎麼,現在又嫌人口太多,負擔太重了?”李世民問道。
“人口我是不嫌多的,再給我十萬人口,我都不嫌多,隻要能讓我做這鹹魚乾的生意,養活這些人口,不成問題。”李章回答道。
“這鹹魚乾的生意,有這麼賺錢嗎?能養活這麼多人口嗎?”李世民有些疑惑。
“這鹹魚乾的生意啊,確實是賺不了幾個錢,但是,他是一條產業鏈啊,能提供許多工作崗位,能讓儋羅島的百姓都有糊口的活計。”李章回答道。
李世民不說話了,想了好一會兒,又朝長孫無忌看了看。
長孫無忌見李世民看向自己,君臣默契十足,知道該自己說話了。
“你要做鹹魚乾的生意,也可以,但是,裡麵不能摻鹽巴。大唐國庫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鹽稅的收入,你這麼搞法,大家都去買你的鹹魚乾了,誰還來買官鹽啊?大唐國庫要承受很大損失的。”長孫無忌說道。
“這個簡單,隻要朝廷不管儋羅島往鹹魚乾裡摻鹽巴,儋羅島賣了多少鹹魚乾,就繳多少的鹽稅,這樣總可以了吧?”李章說道。
“你確定?”長孫無忌驚訝地看著李章,搞不明白李章為什麼敢說這樣的話。
“我確定,當著陛下的麵,我也不敢說欺君之言啊。”李章十分確定地說道。
“你該不會是想,賣一條鹹魚乾,就摻一斤的鹽吧,然後,按鹽的價格賣鹹魚乾吧?”長孫無忌問道。
“不至於,我可以向陛下保證,摻的鹽巴絕對不會超過鹹魚乾的份量。”李章回答道。
“你知不知道,一斤鹹魚乾多少錢?一斤鹽多少錢?一斤鹽又需要繳多少的鹽稅?”長孫無忌問道。
“鹹魚乾的價錢,一斤大概是一文錢吧。至於鹽巴的價錢嘛,一斤鹽的價格大概是兩文錢左右吧,十斤鹽大概需要繳一文錢的稅,我沒算錯吧?”李章說道。
這個時期,普通貨物的商稅,一般是三十稅一,鹽的稅收,達到了二十稅一,算是比較重的了,不過,也在李章能接受的範圍內。
這意味著,李章賣十斤的鹹魚乾,就能賺十文錢,繳了一文錢的稅,還能剩九文錢的毛利。
這個毛利,在李章看來,還是有利可圖的。
“你既然算得這麼清楚,就應該知道,你這鹹魚乾的生意,其實是賺不到多少錢的。難道你的鹹魚乾和鹽巴,都不要本錢的嘛?”長孫無忌說道。
鹹魚乾一斤一文錢,還要繳納高額的稅收,在長孫無忌看來,這完全是不賺錢的。
“我從來就沒打算賺錢啊,我隻求不虧錢就可以了。我的目的從來就不是為了賺多少錢,隻是為了讓儋羅島的百姓有個活計,有份穩定的收入。隻要他們有了穩定的收入,就能安心的待在島上,為我大唐建設疆土了。”李章用十分真誠的語氣說道。
至於這真誠的語氣,有幾分是裝的,那就不要深究了。
李世民好像有些意動了,看了看李章,又看了看長孫無忌,卻又什麼話都沒說。
長孫無忌是宰相之一,掌管著整個大唐的經濟體係,直接向李世民負責的,權力極大。
在經濟方麵,李世民還是很倚重長孫無忌的。
“陛下,李章有一點說得很對,儋羅島需要有經濟收入,才能留住島上的百姓。”長孫無忌向李世民說道。
“那就試行一段時間吧,你來負責。”李世民對長孫無忌說道。
“遵命,陛下。”長孫無忌說完,就看著李章,尋思著要怎麼和李章商量收鹽稅的事。
見李世民答應試行一段時間,李章也是鬆了一口氣,看來,鹹魚乾的生意是保住了。
至於鹹魚乾的生意能不能賺錢,李章是不擔心的。
生產規模大了以後,是能壓縮生產成本的,不管是鹹魚乾的成本,還是鹽的成本,都能進一步的降低。
李章和劉仁軌計算過,鹹魚乾賣一文錢一斤,就能保本了,生產成本進一步壓縮之後,就會有利潤了。
再說了,儋羅島的鹹魚乾占領了中原地區的市場,取得了壟斷地位以後,還可以適當的漲一點價格,隻要不超過官鹽的價格,就能賣得出去。
也就是說,鹹魚乾隻要不高於一斤兩文錢,就能賣得出去。
彆看官鹽的價格是一斤兩文錢,不算很高,百姓們咬咬牙,還是消費得起。
實際上,由於生產工藝的落後,鹽巴的產量並不高,滿足不了百姓的需求,百姓是要限量購買的,無法滿足日常的消耗。
百姓想要買到足夠日常消耗的鹽巴,實現鹽巴自由,那就隻能去買私鹽了。
私鹽的價格,一斤能賣到四文錢到五文錢,近乎是糧價的十倍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