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
與內閣敲定“攤賦入畝”的具體事宜,朱高熾心情不錯,早早便處理完手頭政務,來到皇後張妍這裡。
今天不是皇後侍寢的日子,但此時天色尚明,隻是過來敘話閒談,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臣妾見陛下欣喜,可是有什麼舒心事?”
張妍見朱高熾神情放鬆,連步伐也是帶著輕快,不由微笑問道。
“嗬嗬,舒心事談不上,隻是解決了一個困擾多日的疑難。”
朱高熾輕笑著說道,旋即就把林煜之前提出來,曆代王朝滅亡之根源,實在土地兼並。
又給出連“二楊”在內,幾位內閣老臣都為之讚歎,幾近完美的“攤賦入畝”解決方略。
張妍抿嘴說道:“臣妾恭喜陛下,不僅解決我大明憂患,還得一天賜良才。”
這話意有所指,明顯帶著勸導意思。
這麼厲害的人才,陛下可不能真的就讓人隨便死了。
如此似乎有些後宮乾政的嫌疑,但朱高熾明顯不很在意,要不然也不會把外朝之事說給她聽。
畢竟,作為陪伴朱高熾一路如履薄冰走到今天,單單他能平穩登基,就有一半功勞在這位皇後身上。
在前朝,有無數太子屬臣為其出謀劃策,而後院,便是張妍在履行好兒媳的職責,儘心儘力侍候公婆,還生下了“好聖孫”朱瞻基。
幾乎可以算得上是明朝版的“長孫皇後”了。
曆史上李世民殺了兄弟,軟禁父親奪取皇位後,就是長孫皇後在以兒媳身份孝順李淵,而李世民則幾乎一次都沒去見過父親。
朱高熾自然也明白皇後的功勞付出,所以即便登基了也對其保持尊重,一有空閒總會過來敘上幾句話,連帶對長女朱婉(嘉興公主)也極為寵溺。
“林先生的確是天賜我大明的宰輔良才!”
對於張妍的話,朱高熾深以為然,又有些顧慮重重。
雖然林煜在天牢多有妄言,對待君王也不是很敬畏,但這些都是小問題,自己也不是不能忍。
他隻是還沒想好,之後到底該如何安排林煜。
朱高熾知道林煜有宰輔之才,可朝中百官不知道啊!
不可能真的就當著滿朝文武的麵,毫無理由的把一個前腳還是謀逆重犯的人,後腳就讓他直龍圖閣、宰執天下了。
這不叫知人善任,這是胡搞亂來。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再說還有個問題,林煜這些日子在天牢講課的時候,言語間都不怎麼畏死,反而還有點渴求早死。
這可不行啊!
林先生要是死了,誰來給他指出這許多疑問的答案呢?
朱高熾在心中思量,張妍也沒打擾,隻是輕輕招手示意,讓宮女弄些茶點過來。
過了片刻,待宮女去而複返,端著幾碟精致糕點,恭敬在院子裡的石桌擺上。
朱高熾這才回過神,收斂了思緒,與皇後邊用糕點,邊敘起話來。
“陛下,今日賢妃妹妹過來找過臣妾,詢問皇兒朱瞻墺成年就藩一事………”
與《大明風華》裡的不同,朱高熾可並不止朱瞻基一個兒子,他還有另外九個兒子,七個女兒。
而朱瞻墺就是朱高熾的第三皇子,生母為李賢妃。
說到這個朱瞻墺,他的運氣可不是一般的差。
先是被父親封了個淮王,還沒輪及就藩,朱高熾就駕崩了。
等葬期結束,朱瞻墺本以為就藩的地方,不是在兩淮,那起碼也是河南、山東等稍微與淮字沾邊的地方。
可緊接,他就被皇兄朱瞻基,給封到了廣東的韶州府。
彼時的廣東可是瘴癘叢生,妥妥的化外之地。
朱瞻基可能也隻是想著利用皇弟的親王身份,好開發廣東這塊“蠻荒之地”,但落在朱瞻墺的眼裡,就是自己明明沒犯錯,卻被發配流放三千餘裡。
朱高熾沒那麼狠心,但心裡想法也是發生了些變化。
“此事朕也正要與皇後說,如今朝廷對宗藩新政改革正在落實。若是朕的皇兒待遇有彆其他宗室,那新政必定難以功成,甚至直接敗壞。”
“為了大明國祚著想,前些日子朕已經與內閣定下。往後不論近支宗王,還是遠藩宗室,皆一視同仁。”
聽到朱高熾的話,張妍有些遲疑:“陛下,這會否對皇兒們太苛刻了?”
她也曉得新政對宗室動的刀子有多大,光是俸祿被砍也就罷了,還有各種封爵待遇的遞減。
朱高熾卻是很堅定:“作為朕的皇兒,理應為天下宗藩表率。”
說到兒子,朱高熾忽又想到了他在雲南,似乎還有個被朝廷給遺忘的王叔——岷王朱楩(這位後代出了個大人物)。
這個王叔的年紀,比他這個侄子都還小上一歲。
而且受到老來得子的朱元璋過分溺愛,永樂元年被分封雲南,本意是讓他牽扯雲南沐家,不讓沐家在雲南一家獨大。
結果這貨愣是在雲南胡作非為,還強奪雲南各司兵權,把雲南搞得烏煙瘴氣,官民怨氣頗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