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了就要挨打!
這句後世才總結出的至理名言(也是教訓),此刻聽在兩人耳裡,讓他們一度有種難以言喻的感觸。
林先生到底經曆過什麼?
兩人不約而同,心底冒出這個疑問。
林煜渾然不覺,稍微伸手撣了撣身上的草灰,說道:“昨日我們已經講過了化肥與化學,具體怎麼來還得看你們自己動手實驗,記住按我說的做好安全措施和實驗對照。”
在簡單叮囑一番注意事項,林煜沒再多廢話,轉而開口說道:“今天,我們就講講與化肥相對的,另外一種同樣能解決大明未來百年糧食問題的神物——番薯。”
朱瞻基聞言頓時一愣,不是被“番薯”給震住了,而是被林煜用於描述“番薯”的詞彙。
“神物”?
這還是林煜頭一回用“神物”來具體形容某樣東西,就連能讓糧食畝產倍增,在他們看來已經算是神方的化肥,都沒有得到過如此讚譽。
難道這“番薯”還能比得上化肥的厲害?
還有,這“番薯”到底是何物?
他們從昨天得知其存在,到現在都還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
總不能也是與化肥類似,能增加土地肥力的神方吧?
不對,應該不是,要不然林先生不會把這兩樣東西分開來說。
不是化肥,又能讓糧食畝產倍增……莫非是某種高產糧食作物?
嗯,很有可能!
隻是,有什麼糧食作物,是叫“番薯”的?
朱瞻基有些眉頭緊皺,到底是貴為太子,從小養尊處優,彆說下地乾活了,連一般的農作物他也很難認得全。
這“番薯”難不成是自己沒見過的農作物?
就在朱瞻基還在那裡自我懷疑式的思考之時,於謙卻是直接開口問道:“林先生,請恕學生有些孤陋寡聞,您所說的這神物番薯,到底為何物?我仔細回想過,我大明似乎都沒有這種作物?”
不怪他問的著急,實在是他確實從來沒聽說過,這世上還有叫“番薯”的農作物。
林煜微微點頭,淡淡說道:“你沒見過很正常,畢竟這番薯到目前為止,還沒傳到大明這裡,它所在的地方,距離大明不說有十萬八千裡,那也有個兩萬八千裡了。”
兩萬八千裡。
這是北美南部距離亞洲中國的直線距離,要說最短距離其實還有個白令海峽。
這裡是北美洲與亞洲的分界線,也是太平洋和北冰洋連接的水上通道,隻有區區35公裡,坐雪橇4個小時就能通過。
但這對於當前時期的大明來說,這要過去幾乎等於玩命,再用五百年,這裡依舊很難讓大部分人類通過。
朱瞻基一臉吃驚的問道:“林先生,距離如此之遠,難道那番薯是在西域、天竺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