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驥的出使任務完成了,完成的很輕鬆。
從大明使節團抵達京都,麵見了幕府大禦所足利義持,再到正式前往室町第,與幕府發去正式意義上的外交國書,還見到了長久臥床的“名義”將軍足利義量。
蔣驥不懂醫術,卻也能從其臉色看出,對方應該活不久。
之後,就國書內容的談判,雙方花了差不多一個星期時間。
最終達成議定——
第一,日本國為大明國屬國,大明國為宗主,日本國王必須得到大明皇帝冊封。
第二,日本國王不可繼續僭稱天皇。
第三,日本、大明兩國重開沿海勘合貿易,貿易地依舊為大明的江浙,但新增了石見國領。
第四,大明正式冊封稱光天皇為日本國王。
第五,日本國王與幕府,必須對倭寇問題進行負責。
第六,日本國王與幕府,要對天朝大明皇帝遞國書致歉。
一共六條定下,實際隻有四條算是正式條約,其中的第四條是在幕府強烈要求下,專門加上的。
因為稱光天皇屬於北朝的持明院統(北朝天皇),而不是出身南朝的大覺寺統(南朝天皇)。
當初日本南北合並,後龜山天皇交出三神器,北朝幕府做出的承諾,是後小鬆天皇以後,下一任天皇得是後龜山天皇的兒子。
而稱光天皇的確立,等同於是在背棄當初的“二元製繼位”,這讓後龜山天皇與大覺寺統都十分不滿。
之前後龜山天皇出走吉野,加上南朝大名的暴動,都讓幕府難以收拾。
現在正好可以借助大明的力量,對稱光天皇進行二次冊封,雖然這位天皇實際也是體弱多病,執掌院政的還是已經退位的後小鬆法皇。
但這不重要,不儘快確立北朝天皇的正統,那隻會讓南朝天皇一係的勢力有繼續暴動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一休和尚”,據說就是這位稱光天皇同父異母的親兄弟。
蔣驥這次來,是直接帶來了“日本國王”金印與冠服龍袍(四爪龍,朝鮮也有)。
室町幕府統治下,幕府將軍與天皇,都住在京都的上京城區。
幕府不遠,就是天皇的皇宮,實際執掌院政的後小鬆法皇已經出家,住在持明院,所以不用參與。
體弱多病的稱光天皇,一臉茫然的被接來幕府,全程按照足利義持的安排,“傀儡”般的接受了蔣驥的聖旨詔書冊封,並接過大明皇帝新賜的“日本國王”金印與王袍。
日本天皇正式降級為日本國王。
足利義持這下心滿意足,幕府也得到了重開貿易的機會,能夠重新利用海貿補貼財政。
皆大歡喜!
談判結束,使節團的林副使依舊有些不敢置信:“陛下交代的任務,居然能完成的如此輕鬆,簡直不可思議。”
蔣驥微笑道:“其實也並不輕鬆,若無陛下交給我等情報信息,理清有關日本幕府、天皇的複雜關係,怕是不會這麼輕易。”
林副使微微點頭,對此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