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海外夷國,如安南、占城、高麗、暹羅、琉球、西洋、東洋及南蠻諸小國,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來擾我邊,則彼為不祥。彼既不為中國患,而我興兵輕伐,亦不祥也。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
這就是《皇明祖訓》對於十五不征之國,給出的警示之言。
朱瞻基要說的,卻不是其它的,而是裡頭最核心的那句“得其地不足以供給,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這才是朱元璋為何要定下不征之國,說白了就是覺得不劃算。
哪有那麼多仁義道德?
也就是說,隻要打下來劃算,回報能夠超過出兵戰爭的耗費,讓朝廷有得賺。
那朱元璋可能早就開啟大明征服世界的先鋒副本了。
朱瞻基都懶得與呂震這個禮部尚書爭辯,因為他早就在剛剛便說過,小琉球有平原適合開墾耕種,可以解決後續置縣的糧食問題。
而北部、東部的大片樟木林,則可以砍來提煉樟腦。
這東西大明許多官紳權貴,連聽都沒聽過,更不知道這是什麼香料。
所謂物以稀為貴,凡是越稀奇越罕見的東西,也就越好賣。
最重要的是,樟腦除了可以賣給本國人,也可以出口賣到海外諸藩。
朱高熾已經把禁海的政策給廢除了,那大明後續的海貿至少短期內,不會出什麼大的變動。
現在朱瞻基這個太子殿下,未來的大明皇帝明顯也支持對海外經略,那樟腦更是不愁賣。
有錢賺,有糧食產出,小琉球本身又是大明故土,而且還是唐宋以來就拿在手裡的故土。
沒有比這更名正言順的了!
呂震被朱瞻基直接用《皇明祖訓》裡的話回懟,張了張嘴一時間竟不知道該怎麼反駁。
而且,環顧一圈,周圍的文臣勳貴,也無一人為他奧援。
誰讓他的人緣關係實在太差。
關鍵,這家夥最後居然還能得了善終。
宣德元年,作為禮部尚書的呂震,主持祭祀太廟時設齋,在西番僧人住處飲酒,隨後醉死。
用《皇明祖訓》把呂震給堵了下去後,朱瞻基又接著說:“收複小琉球隻是第一步,其後往南航行,有一大島名為呂宋國。昔年鄭和下西洋,途經呂宋國,代天子授予呂宋國漢民許柴佬為我大明呂宋總督,代為管理呂宋國軍政民務。”
圖窮匕見了!
對於呂宋國,真正知道的朝臣勳貴,本來就不多。
而所謂漢人呂宋總督許柴佬,更是知之不詳,許多人隻聞其名,更多人連聽都沒聽過。
當然,沒人懷疑太子在說假話。
畢竟,這種事隻要查詢一下這二十年來,鄭和下西洋的航海記錄就知道了。
漢人的呂宋總督,這個名義可比早就脫離大明管製多年的小琉球,要更名正言順得多了。
而且,前麵的小琉球,好歹在《皇明祖訓》有過記錄,呂宋國連記錄都沒有。
有記錄的不征之國,禮部尚書出麵都攔不住,更何況沒記錄的海外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