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疑惑問道:“林先生,您是說我忽略了一件事?”
林煜咧嘴一笑:“對,你忽略了,我大明不僅是叫大明,它也是中國,是華夏大地。”
朱瞻基聞言更加疑惑:“林先生,這與大明是中國有什麼關係?”。
林煜說道:“要搞清楚這個問題,你得先回答我,中國為何叫做中國?”
中國為什麼叫做中國?
聽到這個問題,朱瞻基下意識就想回答“天下之中”,但旋即又覺得不對。
不光是因為這太簡單了,還是林煜之前所繪製的世界地圖,給朱瞻基開闊了眼界。
在那幅地圖裡麵,大明的麵積雖然不算小,卻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而且也不在天下的中心。
可不是“天下之中”,那中國又為什麼叫做中國呢?
於謙尚在思索。
朱瞻基選擇更簡單粗暴的方法:“林先生,為何中國叫中國?”
對於朱瞻基把問題拋還給自己,林煜倒也不覺生氣,直接回答:“中國為何叫中國?就是字麵意義上,中國為天下之中。”
嗯……嗯?
朱瞻基和於謙俱是一愣,這不就是他們起初想到的答案嗎?
不過旋即,朱瞻基注意到了林煜嘴角的笑意,他瞬間意識到“天下之中”是答案沒錯,但肯定不是全部的答案。
林先生隻說了字麵意義,那實際的含義還沒說呢?
果不其然,林煜很快就接著說道:“天下之中,就是中國的字麵含義。不過,這隻是中國一詞最初的字麵含義,往後麵肯定不能這麼理解,或者說不能全部這麼理解。”
朱瞻基立刻擺正了坐姿,準備好好聽聽中國到底為什麼要叫中國。
林煜說:“先說中國這個詞的最早出處,其源於西周克商以後,遷都商王朝的洛邑,並鑄青銅器,上刻: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則廷告於天,曰:‘餘其宅茲中國,自之薛民。’”
這話說的通俗點,就是周武王打敗了商紂以後,便鑄造青銅器昭告上天,今後自己就準備宅在商朝的舊都“中國”,在這裡統治天下了。
嗯,老宅男了。
《左傳》對這一段也有記載:“昔武王克商,遷九鼎於洛邑。”
把象征天下的九鼎都帶過去了,這也明確表明西周確實是要遷都到殷商的老巢了。
而遷都的洛邑,最終還是由周武王的心腹弟弟周公建成,因為武王克商三年後就去世了,留了個小娃娃周成王啥事也乾不了。
這個洛邑在當時叫成周。
如今嘛,叫洛陽。
再看《尚書·梓材》中對於周公的記載,對“中國”最初來曆也有進一步佐證:“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
這裡麵不但提到了皇天托付“中國”的人民與疆土,還提到了周王朝的先王。
先王具體指誰已經無從考證,可能是周武王,也可能是周文王。
不過,後世的學者倒是從清華簡裡找到過一篇周文王的遺訓,裡麵提到周文王臨終前囑托兒孫:“昔前軒轅寶,必受之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