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利雖自號平定王,但處境上完全就是個山賊頭子。
隻不過,雖然黎利叛亂的時機沒挑好,但他的運氣卻是真的不錯。
先是張輔被彈劾調離交趾,給了他叛亂的空檔機會。
接著換任過來的老將李彬,在鎮壓黎利叛亂的時候,突然就病情加重去世,導致未儘全功,隻是把黎利趕到了老撾、安南邊境。
黎利元氣大傷,跟交趾參將陳智乞降,這才得到喘息之機。
如今,隨著黃福被調離交趾,黎利的機會又來了。
黎利左思右想,終是下定決心,他壓抑住心中激動亢奮,對著麾下謀臣心腹問道:“那本王……孤應該向哪個方向進軍?”
鄭可說:“可先準備糧草輜重,靜觀東都變局。”
阮廌沒有作答,因為他是純粹的謀士,打仗跟他專業不太對口。
其餘幾個謀臣,顆粒度對齊了一番,也都各自發表了看法。
有的認為應該靜觀其變,也有的認為可以主動出擊,先打開局麵,吸納安南百姓加入“義軍”。
“大王,我有話說。”
同樣過來開會的下屬黎隻,忽地開口說道:“東都雖然是我大越舊都,但這裡也是明國在我大越的大本營,要是我們貿然發兵北上,肯定會遇到明國軍隊的主力,到時候可能會有些麻煩!”
豈止是麻煩,跟明軍主力撞上,就他們這點人,又得被打進窮溝溝裡。
不對,要是現在去了北邊,他們還能不能往山溝溝裡鑽,都是個大問題。
黎利本來亢奮的心情,漸漸又平息下來,他剛才差點就腦袋一熱,往北方進兵了。
這要是真去了,不是純純送人頭嘛!
黎利連連點頭:“對,你說得沒錯,北上不可取,我們現在還無法對抗明國的主力,所以我們應該南下?”
黎隻說:“大王英明!乂安府(榮市)險要,而且地大人眾,我們可南下先取茶籠州,再略定乂安,把這裡變成大王的霸業之基。待到獲取了乂安的財力兵源,北地必然已經被明國官員攪得大亂,大王這時再揮軍北上,便是順應大越民意,複國東都!”
聽到這個南下方略,黎利在腦子裡反複過了幾遍,越想越覺得可行。
“好!”
黎利重重點頭,旋即豪言說道:“明國無視其宗主身份,以大欺小吞並屬國,如今又在我大越倒行逆施。孤順應天意,南下討伐明軍,勢必光複我大越國!”
黎隻、阮廌帶頭高呼。
“大王萬歲!”
“大王萬歲!”
“……”
在交趾的偏僻山溝溝裡,黎利與他的幾個“重臣心腹”,就這麼敲定了出山反明,光複“大越”的大業。
一如百年以後,後黎朝被莫氏篡權覆滅。
鄭阮兩家帶著黎利後人,在山裡做了好些年山賊,才終於在明朝的乾涉下,趁機出兵“複國”……
喜歡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請大家收藏: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