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片刻,朱高煦才稍微恢複,對著堂下站著的陳剛問道:“陳剛,若是本王現在就要攻打濟南城,能有多少勝算?”
陳剛連忙出列拱手說道:“末將唯有奮力死戰!”
朱高煦喝罵:“我問你勝算!”
陳剛跪下低頭不敢說話。
眼見朱高煦又要爆發,同為漢王府兵部尚書兼太傅的朱恒忙說道:“大王,偽朝大軍既已進駐濟南,而濟南本就城高牆厚,即便陳將軍死戰用命去換,要想攻克也絕非易事。而且,就算陳將軍能夠將其攻克,我軍還能剩下幾分實力,也不好說了。”
朱高煦直接問道:“朱先生有什麼好辦法?”
朱恒說道:“臣以為濟南不可輕取,但不取濟南,則難以進取北京,那麼為何不另辟蹊徑,南下攻奪南京。”
大明遷都北京是在永樂十九年才正式完成的,到現在也才隻過了短短三年時間。
所以曆史上的仁宗朱高熾才一繼位,就想著要著手遷都回南京。
不光是遷都北京讓大明的財政負擔變大了,同樣也是在於北京的政治根基太過薄弱,不如已經作為大明都城數十年的南京。
而且永樂帝明麵上雖然遷都北京,但在南京還是保留了包括六部在內的一應中樞官衙,又把南京定為了陪都。
換言之,隻要皇帝現在去南京,這套中樞行政班子就能馬上運轉起來,迅速接管大明全國的政權管理統治。
朱恒覺得自己的辦法很好,也確實有可取之處。
但很可惜,有人不願意。
前一秒才被朱恒巧妙解圍的陳剛,不僅沒有讚同支持朱恒,反而第一個反對道:“大王,末將以為不可,南京操兵守備沐昕(後軍都督兼駙馬都尉)、未琥(西寧侯兼駙馬都尉)、李隆(襄城伯)都是偽朝廷的人。
前兩個還好對付,而那李隆卻是跟隨先皇數次征討過漠北,驍勇善戰。我軍貿然南下,短時間內要是不能攻克南京,恐怕會有腹背受敵的風險!”
說罷,頓了頓又遲疑著說道:“而且,軍中將士家眷,多在樂安本地,在山東北方作戰還好,要是南下前往南京……”
這話的意思已經不言而喻。
朱高煦本以為自己就算不如老爺子,那靠著比老爺子當初起家更多的王府護衛,再加上離北京如此之近,怎麼說也能靖難成功。
可現實卻是,他的軍隊上下士氣都很低落,所有人都認為他這個漢王是在造反,而不是在靖難。
這讓朱高煦很不服氣,明明他也是老爺子的兒子。
憑什麼老大當皇帝就是正統,而他要當皇帝那就是造反?就憑老大是長子?
朱高煦的雄心被現實給消磨打擊,現在聽到自己的大侄子帶著老大的儀仗,過來討伐自己,他一時間居然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而他麾下的文臣武將,同樣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應該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文官之首的朱恒想要南下,但以陳剛為首的武將,大半又都不願意南下,有些甚至不願意離開樂安。
不離開樂安能怎麼辦?
嗯,沒人想過。
不知不覺間,這些武將中有部分人已經在思考,漢王是不是要輸了……
喜歡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請大家收藏: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