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朱高煦是真的被坑壞掉了……
朱高熾隨機抽出一封奏章,正好是禮部尚書呂震遞上來的。
“大琉球中山國王子巴誌去年遣使,跪求我大明天朝冊封,該如何回應?”
大琉球的巴誌?
不說這個人,朱高熾都差點忘記了。
有關大琉球國,在先前確定了大明對海外殖民的戰略後,內閣便已經商議敲定,要想安穩地對海外殖民擴張,小琉球、大琉球都缺一不可。
因為大琉球、小琉球本為一體,隻取小琉球,不取大琉球,那沿海防線就會破個窟窿。
而且,大琉球又是海上的萬國津梁,將其收複了對大明來說有利無害。
小琉球的收複已經確定章程,無非是恢複洪武年間撤銷的澎湖巡檢司,並且派兵駐紮小琉球,再移民置縣,逐步把那裡變成領土。
大琉球就比較麻煩了。
論文明開化程度,這時的大琉球對比小琉球,漢化程度是要更高的,連大琉球的官方文書、外交條約、正史,都是用的漢字來書寫。
就在大琉球的久米島上,還有一個閩中漢人村落,被稱作“久米三十六姓”,已經繁衍了兩三代。
久米三十六姓來自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方便與大琉球的朝貢往來,專門賜予了三十六姓閩中移民百姓過去。
這三十六姓在大琉球的曆史發展當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到後來琉球統一建國,其國政模仿中國搞了一相三司。
一相就是國相,為王室擔任。
三司就是六部,全是久米漢人來擔任。
久米漢人盤踞久米島,既作為保護琉球王室的力量,也作為大明在琉球國的眼線細作,且長期參與朝貢貿易。
日本後期侵占琉球,久米漢人激烈反抗,但奈何寡不敵眾,又被琉球人背刺。
嗯,比較有意思的是,新垣結衣便出自久米三十六姓中的林氏,而山口百惠則出自楊氏……
朱高熾反複思量,提筆朱批:“可。冊大琉球中山王子巴誌,繼承中山王位,著禮部選派使節,前往大琉球國冊封中山郡王國印。”
這裡,朱高熾耍了個小心眼。
大明承認了巴誌對琉球島中山國的控製,但隻冊封其為郡王國,而不是親王國。
這是標準待遇,因為朝鮮王也是郡王,隻是權力比大明郡王更大,而且對內怎麼稱呼,大明也管不著。
但……
大明隻冊封了中山郡王,而不是琉球國王。
要是巴誌亂來,進攻琉球島內的南山郡王他魯每,那就是公然挑釁大明這個宗主國。
因為他魯每可是永樂大帝冊封的琉球南山郡王,還派了正式的冊封使節陳季若前去,又賜了誥命冠服及大明寶鈔一萬五千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