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荷蘭人對於海權的騷操作,算是個反麵教材。
極端壟斷和掠奪海貿市場,並不能真正維持住製海權的稱霸,反而會激起其它海權國家的反撲,最終導致自己的製海權被推翻。
與之相對,西班牙、英國、美國這三國,對於製海權的支配,差不多算是玩出了花來。
西班牙就不說了,英國、美國這兩個海權國家一脈相承,也遵循著近似的海權理論。
簡單來說,就是臭名昭著的“離岸平衡策略”。
來看今天,隻要涉及到中東、非洲的任何國際爭端,稍微抽絲剝繭,都絕對與英國、美國這倆貨脫不開乾係。
美國幾乎可以當做是英國的放大版,它完美繼承了英國的海權傳統,瘋狂打擊分化一切有可能威脅到自己製海權的國家。
米利堅的航母編隊,直接跑到全世界來回巡航,不是單純為了裝逼,而是在宣示和打擊一切有可能冒頭的海權強國。
“離岸平衡策略,就是大國之間進行的博弈,它必須製衡打壓一切可能威脅到自己製海權的國家。”
“一旦這個海權大國有一天做不到這些,那它在海外建立的眾多港口、海軍基地、海外殖民地等,也會跟著迅速分崩離析。”
“屆時,這個海權大國,也就徹底喪失了自己的海權,隻能龜縮在本土,依靠過去掠奪的殖民財富,苟延殘喘,如同落日的黃昏。”
沒錯,說的就是小不列顛及差點沒了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海權國家要維護自己的海權,最佳的辦法便是離岸平衡策略,換到大明身上也不會有所改變。”
“隻要大明想著支配世界島霸權……不,不能是大明想,而是假設大明真的對外擴張發展海權,那就必然要被推著去製衡,去消滅一切有可能威脅到大明海權的對手。”
“這……也是大國之間博弈的悲哀!”
鄭和顯得有些疑惑:“大國的悲哀?”
因為按照這套海權論,大明若真的對外發展擴張海權,那應該是包贏的,有什麼好悲哀的?
於謙也問道:“有何悲哀?”
“這就涉及到了另一樣東西——進攻現實主義。”
“什麼是進攻現實主義?”
林煜略微斟酌了下語句,接著說道:“在采用這套理論的前提下,國際社會……嗯,也就是國家與國家之間,是沒有一個類似於朝廷的最高中樞權威,來維護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安全穩定的,也就是各國之間的交往,往往基於各自的內政來決定,是一種完全自然的狀態。”
“在這種完全自然且無序的國際關係下,所有大國,他們的第一需求就是確保自身的生存與安定,為了滿足這個需求,大國之間就會在交往的同時,想方設法為自身增加權力,以此來確保安全。”
“這就不可避免會導致國與國之間爆發衝突和競爭……”
於謙疑問道:“這是為什麼?”
林煜有些無語:“我問你,假如我倆還是一個牢房,你並不知道我是否窮凶極惡,那你為了確保自己在牢房裡麵的安全,你會怎麼辦?”
於謙尚未回答。
鄭和便立馬搶答:“展現武力,必要的話還可以打上一架,見見血,表明自己不好惹……前提是你得有這個武力。”
最後一句,明顯是瞥了一眼於謙略顯單薄的身板才說的,鄭和這個人也是有點搞的。
到底是個讀書人,現在也不要求君子六藝了,讀書人不說手無縛雞之力,但肯定也不是什麼能打的。
於謙倒是沒怎麼在意,他學的是兼濟天下的學問,不是好勇鬥狠的身板。
林煜繼續說道:“所以,在進攻現實主義的背景下,大國之間的博弈必須具備強大的軍事力量,才能維護自身的利益與威懾潛在的競爭對手。”
“而且,大國對於安全和權力的欲望需求,理論上是永遠得不到滿足的,除非有一方大國最終成為了世界霸主,進攻現實主義的博弈才算是結束。”
鄭和搖頭:“但這是不可能的,即便是漢唐那般強盛,也總有落寞的時候。”
林煜點頭:“你說得沒錯,所以進攻現實主義,也是大國政治的悲劇。”
“大國不可能永遠穩坐霸主地位,就算坐上去了,也會有其它實力不如它,但又差不了太多的大國,與之展開無限的競爭與角逐。”
“這種競爭不出於人性的權力意誌或是權力衝動,全部來源於對生存的無限需求。”
“為了達成需求,大國之間甚至會通過對外戰爭,來實現這個目標。”
“這也是海權論的根本問題所在,任何潛在的大國之間都有著互相破壞海權均勢與製霸海權的競爭。哪怕這個潛在的海權大國本身什麼也沒做,另一個已經製霸了海權的大國,也會將其作為最大的戰略假想敵。”
“並用儘一切辦法孤立、損害該國的利益,阻止該國打破自身的海權製霸。”
這也是後世中國與漂亮國之間所存在的核心矛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