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章 公羊、穀梁_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三百三十章 公羊、穀梁(1 / 1)

林煜要重開大明的“百家爭鳴”。

天牢內的於謙,因為政治閱曆不足,可能一時還無從察覺。

但夏原吉是何許人也?

嚴格來算,那可是四朝老臣了,雖未經曆過靖難之役(建文一朝,夏原吉都被外派出差),但在朱棣登基以後便被遷調為戶部尚書官銜。

此後,夏原吉便長期主管戶部財政以及地方治水、賑災。

一直到了永樂末期,才因為反對皇帝繼續北征,而遭到遷怒下獄論罪。

朱棣在榆木川病危崩殂前,才對左右痛呼:“夏原吉愛我!”(此愛非彼愛)

可以說,夏原吉的政治閱曆非常豐富,又長年身居戶部尚書,對國事大政的方略相當敏銳。

林煜前後鋪墊了那麼多,中間又特地提出大明的西北有著一處藏經洞,裡麵有著儒釋道三家經典藏書,甚至還有著許多唐末以來失傳的秘藏。

再加上,夏原吉本就先入為主地以為,林先生或許已經猜出了自己等人的身份背景,那麼這所謂的西北藏經洞,應該也不是隨口一說……

好吧,過程全錯,結果全對!

林煜敢保證,他當時確實不知道這些人啥身份,隻是有所推測,點明地圖裡的藏經洞,也是存著拋磚引玉的心思。

現在,玉已經引出來了,那也是時候開始下一步行動了。

推動大明開啟“百家爭鳴”時代!

任何學說隻要一家獨大,不論嘴上說的多好聽,那都必然會迅速趨向於僵硬陳舊和保守。

這是曆史的必然性,因為持有學說的始終都是人,是人就會有蠅營狗苟,便如兩宋的程朱理學,在兩宋時期能夠不斷改良,甚至下沉到了利於百姓。

可放到了元明兩朝,因為官府朝廷的大力支持,如今的程朱理學早已成了一潭腥臭惡人的死水,稍微看一眼都覺得“惡心”。

而且,程朱理學也不是單一的例子,早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的時候,被大漢朝廷獨尊的“儒術”就已經出現過重大問題。

先說一下漢武帝“獨尊儒術”,它的起源來自於董仲舒進獻“天人感應”說,為漢朝君王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政治法統。

漢武帝因此得以對內削藩改革,加強了中央集權,對外北驅匈奴,強勢發動“漢匈之戰”,打出了漢人的骨氣。

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董仲舒代表的“儒家”不是儒家,或者說,他代表的僅為儒家學派中的“公羊派”。

所謂公羊學派,其實就是儒家的幾個分支之一,孔子在世的時候,儒家自然是一家之言,也可以說是孔門。

可孔子死後,就算都是師承孔子,不同弟子之間,對孔子著作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他們的思想也存在著分歧。

公羊學派的分歧點,就來自於孔子著作的一部史書《春秋》,也就是儒家“四書五經”的其中一部“經”。

這也可以說是孔子埋下的雷。

因為孔子修史奉行“言多必失”,故而用的全是“春秋筆法”,對史書記述通常隻寫某件事的時間、地點和結果。

這就給了之後的儒家門徒極大的發揮空間,成功催生出了三位儒門“開山始祖”,分彆為左丘明、公羊高以及穀梁赤。

三人根據各自的理解,對《春秋》分彆進行了注解,從而形成了《左氏春秋》、《公羊春秋》以及《穀梁春秋》。

其中,《左氏春秋》注解的沒什麼爭議,也被大部分的儒生廣泛接受,並謂之《左傳》。

但《公羊春秋》、《穀梁春秋》就不同了,兩部《春秋》的注解差異極大。

因為這兩本書的內容,漢朝儒生們逐漸分成兩派,一派為公羊學派(傾向於孟子),一派為穀梁君子(傾向於法家)。

董仲舒獻上“天人感應”,朝廷便推崇公羊學派,一度將那些穀梁君子壓得喘不過氣來。

漢武帝也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因為公羊學派的“天人感應”確實更利於自己的統治。

至於儒生們吵架,那就讓他們吵就是了!

隻是,漢武帝始終沒想到,公羊派的學說埋藏著一顆“巨雷”。

這顆“巨雷”還差點在自己兒子身上炸了!

嗯,它的名字叫做君權更替。

因為漢武帝晚年爆發“巫蠱之禍”,太子劉據無法辯解,起兵造反失敗後自殺,皇位輪到了年僅八歲的劉弗陵來坐,是為漢昭帝。

漢武帝留下的五個顧命大臣,也在隨後的元鳳政變中逐一被殺,僅餘霍光一人獨攬大權。

然後,問題爆發了。

因為按照公羊學派的理論,天子並不是老天爺的化身,而是老天爺給的一個爵位。

這事在公羊學派裡叫做“天子一爵”。

其次,君權不是一成不變的。

如果皇帝昏庸,或者皇帝本人能力不足,不適合做天子。

那麼下麵的人,是可以替代皇帝做天子的。

這在公羊學派裡叫做“經權說”。

好好好!

主少國疑,霍光權傾朝野,正好符合公羊學派的理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轉世成為90後之不能說的愛 召喚天庭反骨仔後,我帶飛祖國 反派他過於接地氣 團寵嬌嬌超會撩,禁欲大佬不裝了 迷宮男人 回檔:從拯救失蹤少女開始 從大學生逆襲為霸道總裁 唐隱記 穿成七零嬌惡媳,我被糙漢纏上了 狩獵禁區:年下弟弟的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