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城,同為沿海城市,和威城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三麵環海,海洋資源豐富。
但城市風光截然不同。
這裡氣候溫和濕潤,海洋性特點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使得這座城市夏天的溫度多維持在二十七八度之間,上到三十度以上的天數很少。
冬天也不會像威城那樣,變成一個雪窩子。
《聲聲入耳》節目組一行人經過兩小時的飛行,來到了這裡。
隨後直奔冰城醫科大學,這裡有全國最早成立的導盲犬培訓基地。
一棟外表為深棕色的建造物,大門兩側掛著單位名稱牌:華夏導盲犬濱城培訓基地。
“你們好,你們是央視來拍節目的是吧?”
門口提前有人來迎接,是個三十多歲的青年,可能是常年在戶外工作的原因,皮膚很黑,似乎也不怎麼適應在鏡頭,有些拘謹。
幾人依次上去與他握了握手,做了自我介紹,也得知了青年是基地的訓導師,叫王林。
“最早的時候這裡隻是一家研究小組,直到2006年,經由華夏殘疾人聯合會的批準成立,是一家非盈利性質的導盲犬培訓機構,所有培訓出來的導盲犬全部免費交付給視力殘障人士使用。”
初次見麵,在門口簡單的認識了一下,王林就帶著陸清風幾人和眾多的攝影機朝內部走去,順便介紹著基地的曆史。
“啊?免費啊,那你們怎麼維持基地的開銷呢?”
走在旁邊的眾人好奇的打量著四周,司涵韻聽到介紹驚訝的問。
“主要是靠補助和愛心人士的捐贈,每交付一隻導盲犬,就會有六萬的補助,加上社會愛心人士也會捐贈一些基地需要的物資。”
“水電,犬舍,辦公場所則是醫科大學免費提供的。”
六萬很多麼?
另外四人沒有太多的概念,窮孩子出身的陸清風卻暗自算了一下,發現這些錢好像不怎麼夠的樣子。
就算不養狗,他也知道,一隻狗狗的花費並不少。
像是劉鑫家那隻金毛,就是在高中時出演了電影社拍攝的短片的那隻狗,每個月的狗糧,輔糧,還有打針,雜七雜八要花兩千多塊。
基地的狗就算喂得糙一點,也不會少於一千塊錢的。
這是一隻狗的費用,基地狗的數量肯定不在少數,再加上人工工資。
“那基地每年大概能夠會有多少隻導盲犬上崗?”
他問道。
王林看了他一眼,說道。
“每年大概會有三十隻左右的導盲犬經過訓練合格。”
說話間,已經來到基地內部,裡麵有很大一塊場地有各種各樣的障礙物,一名工作人員正牽著一隻拉布拉多對其進行訓練。
可以看到訓練員對狗狗不斷發出指令,這些指令有的是能夠通過,有的則是方位有障礙,需要狗狗自己的判斷。
王林在一旁介紹道。
“這是在訓練導盲犬的避障能力,盲人最大的出行困擾,就是路徑上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障礙物,導盲犬最大的職責就是規避這些。”
“我看網上有視頻,導盲犬還能幫主人拿快遞,還知道主人要去的地方,它們真有這麼聰明麼?”